生活中心/蕭宥宸報導
▲寶林茶室案至少已有10名受害者。(圖/記者邱榮吉攝影)
台北市「寶林茶室」信義A13店疑似食品中毒案持續影響擴大,目前已造成2人死亡、5人入住加護病房觀察,受害者多曾食用炒粿條,後病程快速且兇猛,專家猜測事件為「米酵菌酸」所致,讓不少民眾開始恐慌、不敢吃粿條。
醫師經營的粉專「安東尼蘇的救命救急暗黑閒話」指出,中毒事件已經超越他急診生涯見聞所能解釋,真的沒遇過這麼兇猛的病程,這一定要好好查清楚,不管是為了正義或是學術價值。「怪的是不是每個個案都很嚴重,有的症狀輕微連就醫都不用。」
醫師說明,Bongkrekic是一種印尼的傳統食品,由發酵椰子製成。而會產生米酵菌酸(Bongkrekic acid)的細菌,常在椰子和玉米內被發現,尤其椰子和玉米富含的脂肪酸,提供細菌生產米酵菌酸的環境,根據歷史上幾次爆發的事件看來,幾乎都跟椰子、玉米的發酵製品有關。
醫師直言,「所以與其恐慌不敢吃粿條,你應該更要怕玉米和椰子製品呀!」但也因為米酵菌酸事件很罕見,大多數病例都在中國和印尼,所以檢測困難、治療沒有指引,對醫療人員和衛生單位都是挑戰。
醫師呼籲,民眾不要再搧風點火,要求檢驗結果趕快出爐,毒物困難的地方就在這裡,不是抽個血放到機器裡就什麼答案都出來了。「有很多比我們強很多的人正在尋找真相,靜待結果吧!粿條還是可以吃的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