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CTWANT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釀2死,據消息來源指出,其最有可能的中毒原因是粿條在室外退冰過久釀禍。(圖/CTWANT)
寶林茶室中毒案延燒,目前已造成2人死亡,檢警後續也在死者體內驗出罕見毒素米酵菌酸。本刊先前報導,寶林直到3月23日都有持續在進新鮮粿仔條與油麵;根據最新消息指出,寶林茶室的實際環境整潔度恐怕遠比衛生局稽查所發現的「碗盤不潔」還要糟糕;而代班廚師疑似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將放在室溫退冰過久的變質粿條,製成成品讓顧客吃下肚。
寶林茶室案造成2死事故,檢警目前也正全力徹查相關汙染源,由於出現狀況的民眾多曾吃過炒粿條和炒河粉,也讓偵辦方向一度認定「粿條」為重要證物。不過據消息來源指出,寶林茶室的廚房內場整潔狀況不佳,而代班廚師極有可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將在室溫退冰過久的粿條炒製成成品,加上馬來西亞風味調味多半偏重,就算真的有異樣,食用顧客多半會誤以為「馬來西亞風」,將已經變質食品吃下肚,在一連串「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下,讓實驗室都難以人工培養的米酵菌酸生成,疑似因此才會釀成此次慘案。
據悉,寶林最新一次稽查中,被發現碗盤不潔、刀具放在流理台內;另有發現調味料有過期混放情形,但相關已過期調味料並未使用;粿仔條在保存過程中也初步並未發現有保存不當情形。
對此,就有知情人士指出,照規定寶林必須將每日所提供給客人的菜品留下樣本,為的就是擔心若往後有食物中毒案件產生,衛生局才能有檢體可以檢驗;但寶林疑似先將沒問題的粿條冰在冰箱內,再將放在室溫過久已變質的粿條賣給顧客,從而造成衛福部等相關單位查驗各類相關食品,卻無法在相關原料內驗出米酵菌酸的主因。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