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紹宇、洪淑珠/台南報導
台南南區近海「浮棚」養殖牡蠣3月份突然集體暴斃,即將收成的成蚵約6成死亡,打開來不是空包彈,就是瘦到無法採,農業部水產試驗所上個月特地南下採樣化驗,初步了解母牡蠣受到「馬爾太蟲」攻擊,其中又以放養的牡蠣遭受蟲害侵襲最為嚴重,目前輔導放養的蚵苗應該要有所區隔,不要混養也不要養太久,蚵農就感嘆越南牡蠣進口太大量,導致本土牡蠣賣不出去,才會養太久,進而釀成蟲害。
蚵農採收牡蠣,一籃又一籃透過機具吊起載送到各縣市,有的則是載到鄰近剝殼加工,只是台南南區牡蠣從3月份開始就被發現大量死亡,打開來有的過瘦,更多是空包彈,殼撥開空空如也!農業部水產試驗所經過採樣化驗,結果出爐,初步了解牡蠣受到馬爾太蟲攻擊,蟲害侵襲。
蚵農:「養6萬條(牡蠣)死2萬條,後面還在死亡。」
蚵農:「(挑選)有它的難度,因為蚵苗本身你來看到的時候(新蚵)像是比蚊子還小的一個點而已,根本是看不出來。」
馬爾太蟲寄生在蚵苗、中蚵,肉眼看不出來,而這種病發生在法國、希臘、義大利等地,傳播途徑可能是牡蠣族群間水流傳播病原,或者是第二宿主的傳介傳播,水試所專家建議中蚵、新苗不要混養,而養到一定大小就要趕快收成,否則養太久年紀大、體質差,容易遭受蟲害。不過在地蚵農感嘆越南牡蠣進口量大,影響到本地牡蠣的賣不出去,才會放太久,是造成蟲害的原因之一。
台南市區漁會總幹事林毓昕:「原因是放太久的關係,那會養殖這麼久主要也是因為境外牡蠣的進口影響到國內的市場。」
農業局漁港及近海管理所長張順得:「新苗或者是中蚵的部分,就是要建立一個優良的口袋名單。」
漁會呼籲政府除了可以協助蚵農申請漁業權,也希望針對越南進口牡蠣可以加強安全把關,雖然初步查出牡蠣大量死亡是遭受馬爾太蟲攻擊,但蚵農認為最根本的解決之道還是要重視照顧在地的養殖業者,蚵賣得出去才能確保安全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