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國道保命符4/輔助駕駛成肇事主因! 國道警苦勸:勿過度依賴

記者游承霖/新北報導

白色轎車本(4)月12日下午,國道3號北上77公里,追撞緩撞車造成副駕駛手臂、腹部受傷(圖/翻攝畫面)

▲白色轎車本(4)月12日下午,國道3號北上77公里,追撞緩撞車造成副駕駛手臂、腹部受傷(圖/翻攝畫面)

科技的方便反倒成了車禍原因,讓開發者始料未及!現今不少車種都配有ACC自動輔助駕駛等相關科技,目的是減少駕駛人開車疲勞,沒想到,卻被部分駕駛人濫用抑或是過度依賴,導致國道公路上的緩撞車遭撞案件層出不窮,過去也曾傳出特斯拉撞死執勤中工人的意外事件,而國道公路警察局統計,今年截至4月23日,共計發生4起因開啟輔助駕駛撞擊緩裝車肇事,列為肇事主因的案件,共計造成2人受傷。

儘管國道警局透過臉書、新聞媒體等諸多管道,不斷提醒用路人,自動輔助駕駛,並非可完全自動駕駛,也不斷提醒用路人勿過度依賴輔助駕駛系統,系統有其極限,感知器不一定能正確識別障礙物或及時減速,但車禍案例依舊層出不窮。

男子去年9月7日,駕車行經國道1號北上28.3公里,追撞緩撞車導致工人右手骨折、腦震盪(圖/翻攝畫面)

▲男子去年9月7日,駕車行經國道1號北上28.3公里,追撞緩撞車導致工人右手骨折、腦震盪(圖/翻攝畫面)

光是筆者去年也曾報導過2起類似開啟輔助駕駛撞擊緩撞車的案例,首先是去年3月28日,素有「瑞典坦克」稱號的Volvo轎車追撞緩撞車,駕駛幸運僅受輕傷,卻造成車流回堵意外;第2件為去年9月7日深夜,男子駕車開起輔助駕駛功能,追撞緩撞車,導致前方工人手部骨折、腦震盪的意外。

而國道警方統計,今年截至目前為止共計有4起因開啟輔助駕駛撞擊緩裝車肇事,列為肇事主因的案件,共2人受傷,首先是今年1月22日上午10時許,國道1號南下152.9公里處,傳出車輛追撞緩撞車意外,所幸無人傷亡;其次為3月7日上午10時許,國道5號32.3公里,追撞緩撞車造成1人受傷;第3則為本(4)月12日下午1時許,國道3號北上77公里,追撞緩撞車,造成轎車副駕駛手臂、腹部受傷;最後則為本(4)月15日中午12時許,國道3號北上391.3公里,所幸無人受傷。

「瑞典坦克」去年3月28日追撞緩撞車,駕駛幸運僅受輕傷,卻造成車流回堵。(圖/翻攝畫面)

▲「瑞典坦克」去年3月28日追撞緩撞車,駕駛幸運僅受輕傷,卻造成車流回堵。(圖/翻攝畫面)

不願具名的國道警表示,自動輔助駕駛開宗明義就有「輔助」2字,僅是輔助並非能夠自動駕駛,不過卻有不少用路人濫用、過度依賴,甚至還有人開起系統後,就拿起手機開始滑、甚至打瞌睡,完全不顧其他用路人安全,實務上也不好控管,只能不斷透過媒體或是社群,不斷宣導民眾正確開車觀念。

國道警局目前配置12輛緩撞車配置於各外勤大隊使用,並與交通部高速公路局共同合作,結合事故處理小組,以強化國道轄內緩撞車派遣能量,以加速緩撞車派遣,緩撞車啟用迄今,成功擋下多起的二次事故,保護現場處理人員及民眾性命,國道警察更多了一層保障,遇有事故通報,國道警察必會結合高速公路局同步出動緩撞車,建立安全防護網,以確保執勤員警及相關用路人安全。

國道警局也呼籲用路人,應遵守交通安全規則,行車應保持安全距離、隨時注意前方動態,開車上路養足精神,不疲勞駕駛,不過分依賴輔助駕駛系統,不分心不做其他事,駕駛及前、後座乘客均應依規定繫上安全帶。

 
《三立新聞網》獨家專訪內容.未經授權.嚴禁任意轉載或改寫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