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全球各大半導體廠合作的比利時微電子研究中心(imec)執行長范登霍夫在媒體聯訪時指出,台積電需分散設廠以降低生產太集中的風險,但因成本效益問題,海外提供誘因變得重要。
▲Imec執行長范登霍夫在21日接受媒體聯訪,強調晶片製造據點需分散以降低風險,但仍須與理念相近國家合作,因為世界已改變,imec也大幅降低中國夥伴關係。(圖/中央社)
Imec聚焦在半導體科技最前端的研發創新,包括台積電、聯電、聯發科,以及韓國三星、美國英特爾(Intel)等全球重要半導體業者,都是它的客戶。它也是歐洲聯盟(EU)推動晶片自主的要角。
范登霍夫(Luc Van den hove)是在21、22日imec舉辦年度世界技術論壇(ITF World)期間接受中央社等國際媒體採訪。
他表示,在歐盟晶片法(European Chips Act)架構下,imec獲得歐盟執行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和比利時法蘭德斯(Flanders)區政府注資共25億歐元(約新台幣875億元),將聚焦研發超越2奈米的系統單晶片。
對於晶片法可能產生的排外效應,范登霍夫強調半導體是全球性的產業,必須以合作至上。他也說各國晶片法都想要確保能安全取得先進製造產能,因此重要的是投資在不同生產地點。
他認為全球9成先進晶片集中在台積電的台灣廠生產,對全球風險太高,因此有必要分散。有記者問他在歐洲生產成本太高,對台積電有何經濟效益。他坦言勞工等成本在歐洲貴很多,因此政策上提供誘因以平衡多出來的成本就變得重要。
不過他也說晶圓廠高度自動化,勞工只是成本結構的一部分,不應過度看重這一點。
中央社記者問他imec近期大幅降低與中國的合作關係,是否正在進行對中國「去風險化」(de-risking)的策略,也有其他記者問到流失中國客戶的影響。
范登霍夫答覆:「世界正在改變,我們在新的均衡狀態中,變得非常非常難以與所有人合作,因此我們與美國、歐洲、台灣、韓國和日本企業有很強的夥伴關係。」
至於與中國客戶減少合作,他強調為了因應美國的先進科技對中國出口管制政策,所以imec大大降低與中國的夥伴關係,尤其在先進科技上不可能再與中國合作,只保留非常舊的技術領域合作,且基本上將不再更新那些合作的合約。
此外,中國正在大幅提高傳統晶片的產能,歐盟執委會已表示將對此進行瞭解。范登霍夫表示,傳統晶片需求仍大,中國大量擴張生產,對歐洲而言當然有增加對中國晶片依賴的風險,因此這個議題非常值得關注。(中央社安特衛普22日專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