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新資訊請上《文創LIFE》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cclifemag
撰文/王沛然(文創LIFE)
台灣各角落都有活躍及多元的獨立書店,經營者除了選書方面有獨特觀點,對於創造與土地、社區連結以及與讀者分享的機會也都奮力不懈。但隨閱讀消費族群快速轉移至主要以折扣吸引又便利的大型通路,生存的辛苦也成為人們讚美獨立書店同時附帶的隱憂。政策雖可帶來結構性的改變,跨界合作和創新也是核心。以下三個出版與數位科技跨界的案例,期望啟發台灣的閱讀環境更健康多元。
▲圖片提供/財團法人台灣文創發展基金會
英國有家今年已112歲的書店Foyles,在倫敦查令十字路上總面積超過一千坪的新旗艦店,除了有200座位席的活動空間可舉辦電影放映會、朗讀會,藏書更是超過20萬本。在書香世界中遊蕩固然愜意,但如果目標是找特定的書,可能有點令人卻步。為提供更友善的書店體驗,Foyles推出了專屬的手機應用程式 (App),只要登入店內無線網路,就可用瀏覽器自助導航,輕易找到書籍所在位置。此App除了找書也將推出為讀者推薦出版品、活動、優惠,甚至與相同品味的其他讀者互動的平台。實體場域的機會因數位平台而拓展無限可能;這也是老企業隨時代創新的好例子。
量產的設計商品(如傢俱)可以客製化已不稀奇,消費者可在下訂單時依喜好選顏色、布料、材質後購買,但產出客製化的書籍卻是顛覆傳統出版的新模式。英國出版公司 LostMy.Name可針對每個小孩的名字產出個別化的專屬繪本書籍。未來甚至可在下訂書籍後在離你最近的列印店直接將書籍列印出來。這家公司已受Google創投基金投資。
▲圖片提供/財團法人台灣文創發展基金會
▲圖片提供/財團法人台灣文創發展基金會
第三個例子最具啟發性,美國書展(BookExpo America)今年舉辦第二屆的新創挑戰賽(BookExpo Challenge),吸引20家服務出版產業的新創公司參賽,由創投和出版業者擔任評審,最終獲選的團隊可得一萬美金的獎金以及出版產業的注目。這些團隊提供的不外乎是閱讀社群的連結、透過閱讀習慣或定位服務(LBS)來搜尋或推薦書籍等服務項目,不過最有價值的應該是將科技公司和傳統出版產業放在一起,互相刺激,創造新火花。
▲圖片提供/財團法人台灣文創發展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