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加祈/遠見雜誌
許多人一談到退休生活,會想到什麼?存款多少才夠用、需要哪些醫療資源等。當然,還有最重要的:要住哪裡?的確,人生下半場要活得精采,不能少了「合適居所」的退休規劃。目前,全球都面臨高齡化挑戰,50+的居住型態,也變得愈來愈多元,包括養生村、樂齡宅、青銀共居……,都是老後住所的新興選擇。你的新居住主義,即將實現。
▲愈來愈多屆齡退休人士開始在身體退化前,提前規劃老後住所與生活。(圖/遠見雜誌蘇義傑攝影)
你對退休住處有什麼想像,是與子女同住、兒孫滿堂,還是獨自住進老人院?其實現代退休居住選項早已跳脫這兩種框架,發展出養生村、好友共居、青銀共居、拖車小木屋等多種居住型態。
台灣將於2026年邁入超高齡社會。根據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分析,預估到了2030年,台灣未與親人或朋友同住的銀髮高齡長者住宅,將達到125萬戶。而65歲以上的長者大多數會獨居或雙居,占總人口30%,並可能在2026年後,進一步提高至50%。因此,愈來愈多屆齡退休人士開始在身體退化前,提前規劃老後住所。
由衛福部《老人狀況調查報告》也可看出,55至64歲受訪者心目中的理想居住方式,雖以「和子女住在一起」居冠,但比率已從2013年的66.2%,降至2022年的51.9%;認為只和配偶同住,是理想居住方式的受訪者占比,則由18.5%增至28.7%。
另一方面,台灣於1958到1966年,期間每年平均出生逾40萬的嬰兒潮,已在近年陸續成為退休族。這批數量直逼380萬人的「退休大軍」,力圖打造屬於自己的新居住主義,滿足樂齡階段對家的想像。
380萬戰後嬰兒潮,追求理想老後住居
380萬人的戰後嬰兒潮逐漸離開職場,這群台灣最富有的一代,在高收入和高教育程度的條件下,創造出嶄新的退休生活面貌,連帶影響退休居住選項。
隨著潤福、長庚養生文化村的知名度提升,養生村躍升為台灣熱門的退休居住選項。除了包吃包住,養生村主打各式附帶服務,像是營養餐食、交通接送、醫療照護、運動健身、休閒娛樂等。
不只養生村,近年更出現「老人公寓」「青銀共居」「樂齡宅」等多種退休住宅選項。
放眼全球,近年面臨人口高齡化挑戰的已開發國家,出現哪些更多元的50+新居住選項?
▲(圖/遠見雜誌)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6月號;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官網:https://www.gvm.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