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奇中心/綜合報導
▲歷史劇中的太監形象。(示意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中國歷史中多數時間都是皇帝制度,在龐大且複雜的宮廷生活中,「太監」是不可或缺的角色,他們的工作可說是包山包海,彼此之間也有上對下的權力關係,衍生出許多故事。有趣的是,現代人提到太監,都會聯想到「公公」這個有些貶抑的名詞,那太監們本身是如何稱呼彼此的呢?
「公公」這個詞帶有一些貶義的意思,同為太監的彼此不會這樣稱呼,主要是皇上或者後宮娘娘們才會用「姓氏+公公」的方式。如果是彼此之間的話,則是看「輩分」來決定稱呼。平輩間的互動,會以「爺」一詞稱呼,同樣以姓氏加上「爺」字,成為一項太監之間的稱位;如果小太監在遇到老太監這種下對上關係的話,則會改叫做「師爺」或是直接叫對方「師父」。
剛進宮的新人會被叫做「侍童」,主要負責基層的打掃,依序往上還有「監丞」、「少監」等名稱。到了,明朝則因為特殊政治背景,出現了聞名後世的「東廠制度」,部分成員也是由宮中太監所組成,誕生出另一種體制,這或許是異於其他朝代的一段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