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程正邦/綜合報導
▲一名37歲工程師上大號滴血以為是痔瘡,半年後到醫院檢查已是大腸癌末期。(圖/門諾醫院提供)
「糞便有血」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痔瘡,但也可能是大腸癌的前兆,腸胃科醫師蕭敦仁指出,大腸癌曾蟬聯15年台灣癌症榜首,有一名工程師時常血便擦藥沒好,半年後去醫院檢查,發現大腸癌已擴散至腹腔,半年後就離世。
蕭敦仁近日在《健康晚點名》節目中分享,曾收治一名37歲的電子工程師,他每次上完大號馬桶裡都留有血滴,詢問工廠護理人員,對方說「大部分是痔瘡」,建議他先以藥膏治療看看,但擦藥半年血便問題還是沒有改善。
▲蕭敦仁列出大腸癌7大症狀。(圖/翻攝健康晚點名)
後來該名工程師去照大腸鏡,蕭敦仁驚呼「才一進去肛門口沒幾公分,幾乎整片都是腫瘤,一切片果然是大腸癌。」隨後緊急將他轉介至醫院做進一步治療,遺憾的是,癌細胞已擴散到整個腹腔,外科醫師開完刀後也無能為力,患者在半年後就過世了。
蕭敦仁說:「雖然糞便潛血大部分都是痔瘡,萬一不是呢?」他列出大腸癌7大症狀:排便習慣改變、不規則腹痛、經常腹脹便秘、不明原因貧血、大便中有血和黏液、體重減輕、排便排不乾淨。
▲蕭敦仁呼籲,糞便潛血呈現陽性需立刻照大腸鏡。(圖/門諾醫院提供)
國健署補助50歲以上至未滿75歲民眾,每2年1次的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蕭敦仁呼籲,民眾不要抱持僥倖的心態,假如糞便潛血呈現陽性,需立刻照大腸鏡很快就能揪出病灶,不然一旦出現排便習慣改變,或是不規則腹痛、便秘、無緣無故貧血,「通常都比較後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