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受凱米外圍環流影響,高雄狂風暴雨致災。(圖/林岱樺辦公室提供)
颱風凱米侵襲台灣,為南部各地帶來強勁風雨,造成多處淹水慘況,今(26)日雖然颱風遠離但仍要注意「颱風尾」的影響,雲林以南、南投地區、澎湖、金門、馬祖及東南部山區都有陣雨或雷雨,並有局部大雨或豪雨發生的機率。作家漂浪島嶼也在臉書粉專探討高雄廣設滯洪池仍淹水的原因。
受到凱米外圍環流影響,高雄等地區受到了狂風豪雨的襲擊,部分地區更因此出現了嚴重淹水的情形,災情相當慘烈。不僅如此,這次的災情甚至演變成一場治水論戰。作家漂浪島嶼在臉書粉專「漂浪島嶼--munch」喊話「別再迷信滯洪池,回歸區域水文的自然思考」。漂浪島嶼指出這次颱風來襲高雄25座滯洪池蓄水全滿,依然不能防止淹水,雖說如此大的雨量不淹水也難,也必須誇讚高雄,20多年前就提出藍帶計畫,在高雄各地廣設滯洪池,平日可作公園遊憩、生態跳島,災時就蓄水滯洪,但多年發展仍有一些問題。
▲作家漂浪島嶼探討高雄廣設蓄洪池仍淹水的原因。(資料照)
漂浪島嶼認為:「這些滯洪池位置,當初都是濕地,不只有自然湖埤,許多旁邊還是農業區。但是滯洪池設計,讓濕地變公園,滯洪池成為公園內的大水池,加上周邊農地不斷開發,蓋起高樓,容水空間不斷被壓縮。過去原本是水淹濕地,滿溢可以淹農地,構成一個大區域水文的滯洪功能。但是到現今,一旦雨量過大,滯洪池蓄滿,公園蓄滿,就淹到外面的住宅區,這是水患的原因。或者精確的說,過去可以被淹的農地,現今換成被淹的街道大樓。」
雖然興建滯洪池,但是區域水文空間被改變,容水滯洪其實是減少,面對極端氣候,問題就發生。這並非只是高雄面臨的問題,各個縣市都是相同模式,打造滯洪空間,同樣面對超大雨量,就會發生同樣災情。漂浪島嶼強調,未來面對超大雨量,無法再只靠依賴滯洪池解決水患,而是必須以更大區域的水文思考,放緩開發,留出更多滯洪空間。甚至在已開發的城市、工業區域,有著更多滲水與容水的設計,讓城市擔負起承受大水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