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泰慘了!廉價中國商品「洗產地」 泰經濟“海嘯”?去年2千工廠關閉

文/林柏宏

泰國政府宣布將加強執法,以遏止中國廉價進口商品對泰國製造業的威脅。觀察家指出,泰國的電商、電動車、餐飲和旅遊市場正面臨來自中國低價產品的直接競爭,當地中小企業受到嚴重衝擊,主要原因可能是中企正在利用泰國“洗產地”,來規避歐美的制裁關稅。

《曼谷郵報》(Bangkok Post)星期三(8月28日)報道,泰國看守商業部長普譚(Phumtham Wechayachai)表示,政府將成立一個特別工作小組,嚴格執行現有法規,以遏制廉價中國進口商品威脅製造業和本來就疲軟的經濟。

普譚說,“我們不會歧視任何國家,但是如果現行規範無法解決這些問題與社會的關切,我們將準備好做出調整。”

顯然,泰國政府的這項措施旨在回應當地工商界的擔憂。泰國工業聯合會(FTI)先前警告,廉價中國商品在當地恐造成“海嘯”,光在去年,就導致近2千家工廠關閉。

泰國匯商銀行經濟與商業研究中心(SCB EIC)預測,今年泰國經濟將因旅遊業和出口成長2.6%,但同時也受到製造業的拖累。 2024年上半年,泰國工業產值比去年同期減少2%

泰國曼谷工人清點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圖/VOA中文網/路透)

▲泰國曼谷工人清點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圖/VOA中文網/路透)

普譚對記者表示,政府將成立一個由28個機構組成的工作小組,每2週舉行一次會議,以審查和修訂法規,防止非法商品流通,並將「更廣泛地使用現有措施」。普譚補充表示,這些規定將符合全球貿易規則。

對此,泰國法政大學商學院學者帕維達(Pavida Pananond)分析,目前低價中國商品或中資,主要集中在泰國的電商、電動車、餐飲和旅遊市場等直接面向消費者的領域、以及在供應鏈等未直接面向消費者的領域。帕維達說,雖然中國投資讓泰國的外國直接投資(FDI)成長,但同時也讓當地許多中小企業無以為繼。

中國電商大舉進駐泰中小企面臨生存危機

帕維達告訴美國之音: 「目前,中國產品在許多西方市場都面臨限制,所以這些中國產品自然會瞄向特別像是東南亞等新興市場。這些市場將面臨與中國廉價產品直接競爭的風險,而這從長遠來看,會對泰國經濟產生更大的衝擊。

像是在數位商務領域方面,中國電商平台Temu(特木)上月進軍泰國,但觀察人士憂心,價格低廉的中國商品透過特木大量送往泰國,將導致不公平競爭、供應鏈中斷,或導致失業率上升等問題,因此受到當地企業甚至是消費者的強烈反對。本月下台的泰國前總理賽塔·塔維辛(Srettha Thavisin)先前曾表示,已經要求相關部門調查,特木是否遵守相關法規及是否繳交該繳的稅。

泰國清邁大學經濟學副教授、東協研究中心主任尼西特(Nisit Panthamit)說,像是阿里巴巴旗下的全球速賣通(AliExpress)等中國電商平台早已在泰國開拓市場,用低價格戰對當地業者構成威脅,如今特木也進駐泰國,將使這種競爭更加激烈。

尼西特對美國之音說:「以前購買中國商品必須等待很長一段時間才能收到,而消費者則很容易在市場中買到本地商品。然而,隨著中國新的公司進入(電商市場)後,中小企業將面臨巨大衝擊,尤其是那些在本地市場上能夠(被消費者)找到替代品的商品。

尼西特悲觀預測,如果泰國政府無法即時推出更為有效的政策緩解問題,泰國製商品銷售額恐怕將出現顯著下滑,他說:「在2024年年底,本地產品(銷售額)在面對來自中國的競爭時,可能會出現10%到20%的下滑。 (跟中國產品)有所不同。

中國電動車獲補貼泰汽車零件商卻接連倒閉

但不只中小企業受到影響,帕維達說,像是泰國相對其他亞洲國家成熟的汽車供應鏈,也正因受大獲補貼的中國低價電動車來襲而遭受衝擊,她說:「因為所有來自中國的進口商品價格都較低,這可能會影響特別是在汽車領域的供應商。會對泰國經濟產生負面影響。

紐約時報中文網7月底一篇報告指出,享有「亞洲底特律」美名的泰國汽車市場,一直以來以日系車為主,但近年來中國電動車企大舉湧入,包含比亞迪、長城汽車和上汽集團正在擴大在泰國的市場佔有率。

報道說,中國車企在泰國攻城掠地導致當地汽車產業被迫重塑、土地價格飆漲。泰國汽車業者上月也對日本經濟新聞表示,泰國政府對中國電動車企提供的補貼已經重創其汽車產業,因為目前電動車嚴重供給過剩,導致傳統汽車廠必須縮減產線、甚至被迫關廠,泰國許多汽車相關企業也出現倒閉情形。

針對泰國本土汽車產業造成的衝擊,泰國工業部上月要求中國電動車製造商在組裝電動車時,至少使用40%的本地零件,以支援泰國的汽車供應鏈。對此,長安汽車承諾將在泰國投資100億泰銖(約2.82億美元),初期當地零件的比例將達60%,之後則將提高到90%;總部位於上海的哪吒汽車(Neta Auto)也說,使用泰國汽車零件的比例也會從60%增加至85%。

中企轉往泰國「洗產地」?

然而,帕維達也提醒,泰國政府除了應該關注企業因中國廉價產品而遭受到的衝擊,還應該監管中國企業是否透過在泰國的投資,來規避歐美國家對中國產品的出口限制,因為中國出口商近期正加大利用像是「洗產地」的方式躲避貿易制裁,但相關議題似乎一直以來未在泰國媒體發酵。

帕維達說:「我們也應該關注,如果泰國公司進口中國的供應品作為中間產品,再將其重新出口到其他國家,如美國或歐盟,這可能會違反歐盟和美國收緊的相關規定。我認為這是我們在關注中國進口商品時,應該特別小心的部分,應該深入了解中國進口商品的各種不同層次問題,並製定明確的政策來應對不同類型的中國產品。

「洗產地」的正式名稱為「違規轉運」(illicit transshipment),意指口商為了規避較高關稅,而將產品經由第三地出口之行為。美國財經媒體彭博社8月22日報道,由於許多家中國太陽能公司在東南亞設立工廠,試圖規避美國進口關稅,因此華府似乎正準備對泰國、越南、馬來西亞和柬埔寨等東協國家徵收高額關稅。

中國非法競爭擾亂泰國旅遊市場

根據媒體報道,中國業者的削價競爭不僅使產銷業難以招架,也讓泰國的旅遊業蒙上陰霾。

《曼谷郵報》8月26日報道,泰國運輸業者協會表示,泰國公車業者面臨來自中國公車業者的激烈競爭,這些業者利用人頭公司以低價攬客,並聘請外國人非法擔任觀光巴士司機。

泰國運輸業者協會主席瓦蘇切·索彭薩廷(Wasuchet Sophonsathien)表示,這將使得這些遊客的旅遊收入進入外國業者的口袋,無助當地經濟發展。

另根據泰國媒體《Thaiger》8月27日的報道,泰國警方逮捕了一名非法經營旅遊業務的中國公民郝(Hao,音譯),他被發現開車載著3名外國遊客,並協助他們購買旅遊景點門票。

由於郝被發現持有多張旅遊景點的收據,證實他從事非法導遊活動,但根據泰國勞動部的規定,導遊是僅限於泰國公民從事的工作,嚴禁外國人涉足。

對此, 泰國瑪希隆大學政治學副教授潘查達(Punchada Sirivunnabood)說,儘管泰國政府今年起給予中國旅客永久免簽,希望藉此提振泰國經濟,但從中國低價服務及非法活動來看,中國遊客人數提升不見得為泰國帶來正面效益。潘查達也說,由於泰國政府長期與在泰中企保持友好關係,涉及中國公民的非法活動甚至很難受到有效規範。

潘查達告訴美國之音: 「我們可以從泰國新聞報道中看到,中國人和泰國政府官員的非法行為之間存在某種聯繫,所以,泰國政府很難控制中國企業(及個人)在泰國的非法行為。非法行為,有待觀察。

潘查達也說,儘管泰國新任總理帕東坦·西那瓦(Paetongtarn Shinawatra)才於8月18日正式上任,目前暫時還看不出來新政府對中國的具體政策,但從泰國的許多商業活動相當依賴中國投資人士、產品以及商人來看,即便中國公民在泰國的非法活動短期內仍會存在,曼谷政府料將低調以對,不願冒風險影響兩國關係。

潘查達說:“中國和泰國之間的關係非常重要。我不認為與中國相關的非法行為會影響兩國之間的任何關係,特別是在國際層面。”

ⒸVOA中文網

#VOA美國之音

【#直播中LIVE】台灣隊完封日本!奪12強冠軍 賽後兩隊記者會
大數據推薦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