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鏡週刊
▲黃定宜說,心裡有個缺憾或期待的人,特別容易落入詐騙陷阱。(本刊資料照)
詐騙橫行,利用的就是人性的弱點。壽險業主管黃定宜在疫情期間上網交友被詐騙4000萬元,身心俱疲。其實詐騙手法層出不窮,專家表示,民眾一定要保持「事事存疑」的態度,讓自己遠離詐騙。
「好像心裡有個缺憾、或期待,就容易一步步踏入詐騙集團的陷阱。」這是壽險業主管黃定宜因為愛被詐騙4000萬最深的體悟。
時間回到2021年台灣因新冠疫情三級警戒的時候,黃定宜的工作量大幅減少,生活多出許多時間與空間,觸發了內在的寂寞感,她開始上網交友,認識一位宣稱在香港馬會工作、喪妻的男性趙志遠。趙志遠貼心的關懷、兩人透過越洋電話每晚談情說愛,讓內心寂寞的她放鬆防備。
黃定宜說,趙志遠告訴他,馬會有個公益彩券抽獎活動邀請她參加,沒想到這麼幸運的她就中獎了,金額換算成新台幣高達8000萬元,接著又說這是檯面下的中獎,不能告訴其他人。隨後,不斷有銀行、馬會的人通知黃定宜,以各種不同名目要求她匯款,黃定宜因此先後匯出台幣4000萬元,當中有2000多萬元是向親友借款。
約莫半年,黃定宜開始警覺狀況不太對,透過親友在香港查詢之後,才發現這一切都是騙局。「我公開自己被詐騙的過程,是想要提醒大家,人生一旦有個缺憾就很容易被騙。」她感嘆的說。
詐騙已成集團式操作,當事人以為面對的只有一人,但其實一人的背後,可能是超過20人精心分析被詐騙者的個人資料、心理狀態,而進一步編寫環環相扣的劇本,引人上鉤。
陽明交大科技法律學院特聘教授、金融消費評議中心前董事長林志潔表示,詐騙手法層不出窮,但有些共同點,「例如要你這件事不能跟旁人說,當聽到這句話時,警覺性就該提高。」詐騙猖獗,民眾應要保持「事事存疑」及「投資找合法」的觀念,除了主動尋求官方聯絡方式或是 165防詐騙諮詢專線查證消息來源外,投資金融商品務必找合法金融機構才有保障。
更多鏡週刊報導
【詐騙橫行2】花招百出難杜絕 專家:防堵詐騙不該檢討被害人
【達觀股市】全球股市群龍無首
【理財最前線】領有重傷卡就理賠 3張高CP值重傷險出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