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獨家/10歲前以為每家都有裸女去…研究癌症變畫家 國父遺像她外公畫的

記者張雅筑/台南報導

「尼德蘭畫師藝術重構─Dutch Masters Reimagined」特展在10/19日開展,首日就吸引近百人到場共襄盛舉。(圖/記者張雅筑攝)

▲「尼德蘭畫師藝術重構─Dutch Masters Reimagined」特展在10/19日開展,首日就吸引近百人到場共襄盛舉。(圖/記者張雅筑攝)

過去曾有網友在PTT論壇上以「為什麼很多藝術家都是死後才出名?」為題發文,當時有鄉民留言表示,因為得不到的東西才稀有才值錢,也有人覺得是他們當時的作品風格不合大眾口味等。今(21)日《三立新聞網》要向大家介紹一名出身藝術世家的台灣人王儷靜(Lily Wang),她跳脫框架去學習盛行歐洲17世紀現在卻快失傳的繪畫技法,並將這「尼德蘭畫師藝術」帶回台灣,於10/19日起在葉石濤文學紀念館展覽。母親王秀琴對於愛女的表現,謙虛地說,還有很多進步空間,但支持女兒做自己想做的,且沒忘記她的「根」。

為紀念台荷交流400年,不僅文化部巴黎文化中心與荷蘭國家博物館自16日起合作「福爾摩沙特展—很久很久以前...荷蘭與台灣」展覽,博物館特別將館藏17世紀殖民台灣時期珍貴文件、圖像一次展出。至於台灣部分,也有許多台荷相關的展覽,但其中最受矚目和話題性的莫過於19日開展的「尼德蘭畫師藝術重構─Dutch Masters Reimagined」特展。因為策展人暨旅荷藝術家王儷靜,其背後故事太勵志也讓人敬佩。

(上圖)王儷靜雖出身藝術世家,但讀書所學都與藝術無關,甚至原本還是從事癌症研究相關工作;(下圖)王儷靜的油畫作品「福爾摩沙百合和薊花的相遇」,象徵雙邊的情誼、交流遍地開花,蘇格蘭愛丁堡市議會議長凱米.戴伊(Cammy Day)非常喜歡,特別將它掛在辦公室展示。(圖/受訪者提供)

▼▲(上圖)王儷靜雖出身藝術世家,但讀書所學都與藝術無關,甚至原本還是從事癌症研究相關工作;(下圖)王儷靜的油畫作品「福爾摩沙百合和薊花的相遇」,象徵雙邊的情誼、交流遍地開花,蘇格蘭愛丁堡市議會議長凱米.戴伊(Cammy Day)非常喜歡,特別將它掛在辦公室展示。(圖/受訪者提供)

(上圖)王儷靜雖出身藝術世家,但讀書所學都與藝術無關,甚至原本還是從事癌症研究相關工作;(下圖)王儷靜的油畫作品「福爾摩沙百合和薊花的相遇」,象徵雙邊的情誼、交流遍地開花,蘇格蘭愛丁堡市議會議長凱米.戴伊(Cammy Day)非常喜歡,特別將它掛在辦公室展示。(圖/受訪者提供)

王儷靜出身於藝術世家,外公王水金是橫跨光復前後時代的台灣本土畫家,年輕時專門設計銀樓、服飾店等櫥窗廣告與室內設計還有繪製電影看板等,並成立「東和號」廣告公司。後來隨資深畫家李石樵和楊三郎等人習畫,1949年第四屆台灣全省美展入選,之後三年連續獲選特選主席獎第二或三名,1953年起獲得免鑒察榮譽參選等榮譽。擅長肖像畫的王水金,其中最有名的人像作品,是<中山堂的國父遺像>,至於其他作品目前幾乎都被國立台灣美術館典藏。

不僅外公王水金是知名藝術家,師承邱煥堂老師的父親王正和,也是在台灣陶藝深耕多年的陶藝家,其作品個人風格鮮明且創作手法多樣。至於母親王秀琴不僅精通繪畫也精通陶藝,她說,藝術就像他們家每個人的靈魂,所以從小就栽培儷靜學習藝術。從小受到藝術的薰陶,影響儷靜最深的其實是外公的油畫還有「真、善、美」的人生態度,她自爆一個小秘密,那就是以前幾乎每個週末,外公都會和畫家友人們一起在家中的工作室裡作畫,為人體模特創作肖像畫,所以週末常有裸體女人到家裡拜訪,她以為家家戶戶都是這樣子的,直到10歲後才知道,是因為外公他們從事藝術關係才會有這樣的情況,其他家庭並不會每到週末就有裸體女人到家裡拜訪。

王儷靜曾和志同道合的畫家友人們在海邊的沙灘上辦展,她覺得藝術本來就是不受限的,希望以各種形式讓大家瞭解、認識。(圖/受訪者提供)

▼▲王儷靜曾和志同道合的畫家友人們在海邊的沙灘上辦展,她覺得藝術本來就是不受限的,希望以各種形式讓大家瞭解、認識。(圖/受訪者提供)

王儷靜曾和志同道合的畫家友人們在海邊的沙灘上辦展,她覺得藝術本來就是不受限的,希望以各種形式讓大家瞭解、認識。(圖/受訪者提供)

既然出身於藝術世家,那所學肯定和藝術脫離不了關係吧?這真的是刻板印象!儷靜是個有想法又熱情的人,她於2002年隻身到荷蘭烏得勒支大學學習,優秀的她很快就取得生物醫學化學碩士學位。畢業後她從事癌症相關研究,後來又轉行進入科技業和顧問業等。很難想像本來從事生醫和癌症研究的她,現在竟然是小有名氣的藝術家。其實儷靜從沒脫離藝術魂,她只是在探索自己真正喜歡的是什麼,終於在2019年發現,自己對17世紀的荷蘭靜物畫和風景畫非常感興趣,讓她決定學習荷蘭17世紀的寫實畫派。

行動派的儷靜,知道倫斯霍夫藝術學院(Academie Renshof)的校長暨藝術家格爾德·倫斯霍夫(Gerd Renshof)非常致力復興和傳承17世紀的繪畫技法,其創作融合了寫實與抽象風格,擅長靜物畫與建築畫的他,通過精妙的光影變化,總能讓畫作呈現出深邃的質感與情感。因此儷靜二話不說寫信給倫斯霍夫,表明自己想拜師學藝的決心,沒想到歷經兩次才成功入學。儷靜非常謙虛,談及自己的作品,她自認無法達到外公那般生動自然的肖像畫水平,但其實她的畫作早有不少粉絲,很多作品已被美國、蘇格蘭甚至台灣人收藏,就連「八不居士」、聯電創辦人曹興誠也非常喜愛她的畫作,展覽裡的<玉山>早已被曹買下私藏。

(上圖)王儷靜的畫作<玉山>早已被曹興誠看中,迅速買下私藏;(下圖)開展首日,曹興誠特地南下擔任嘉賓給予支持。(圖/記者張雅筑攝)

▼▲(上圖)王儷靜的畫作<玉山>早已被曹興誠看中,迅速買下私藏;(下圖)開展首日,曹興誠特地南下擔任嘉賓給予支持。(圖/記者張雅筑攝)

(上圖)王儷靜的畫作<玉山>早已被曹興誠看中,迅速買下私藏;(下圖)開展首日,曹興誠特地南下擔任嘉賓給予支持。(圖/記者張雅筑攝)

但最讓人值得一提和敬佩的是,在俄羅斯軍事入侵烏克蘭長達近9個月,那時已經入冬,天氣非常寒冷,許多手無寸鐵的老弱婦孺得恐懼砲火隨時的來襲,還得面對刺骨冷冽的天氣,那時王儷靜與教會神父們和幾名志工載著滿車的發電機、物資等直奔烏克蘭,希望可以給予一點幫助。抵達當地時,王儷靜目睹許多民宅被炸毀,甚至連醫院也被俄羅斯的軍隊炸掉,因為自己不會修繕房屋,她就善用藝術治療幫助烏克蘭Chernihiv(車尼希夫)兒童醫院裡有創傷症候群的孩子們,拿著畫筆和黏土等和小朋友們一起創作,除了藉此拉近彼此的距離,也希望他們透過這樣的方式釋放內心的恐懼與不安的情緒。

(上圖)俄羅斯軍事入侵烏克蘭長達近9個月時,王儷靜與神父們和幾名志工載著滿車的發電機、物資等直奔烏克蘭送暖;(下圖)王儷靜透過藝術和有創傷症候群的孩子們互動,她特別蹲低身軀,讓小朋友不會有壓迫感。(資料照/受訪者提供)

▼▲(上圖)俄羅斯軍事入侵烏克蘭長達近9個月時,王儷靜與神父們和幾名志工載著滿車的發電機、物資等直奔烏克蘭送暖;(下圖)王儷靜透過藝術和有創傷症候群的孩子們互動,她特別蹲低身軀,讓小朋友不會有壓迫感。(資料照/受訪者提供)

(上圖)俄羅斯軍事入侵烏克蘭長達近9個月時,王儷靜與神父們和幾名志工載著滿車的發電機、物資等直奔烏克蘭送暖;(下圖)王儷靜透過藝術和有創傷症候群的孩子們互動,她特別蹲低身軀,讓小朋友不會有壓迫感。(資料照/受訪者提供)

看到無辜的烏克蘭孩子們因戰爭無家可歸,甚至沒了父母等,她非常心疼,除了透過藝術療癒他們,她還自掏腰包買許多禮物、用品給小朋友,盼他們不要放棄活下去還有對未來的期待。(資料照/受訪者提供)

▼▲看到無辜的烏克蘭孩子們因戰爭無家可歸,甚至沒了父母等,她非常心疼,除了透過藝術療癒他們,她還自掏腰包買許多禮物、用品給小朋友,盼他們不要放棄活下去還有對未來的期待。(資料照/受訪者提供)

看到無辜的烏克蘭孩子們因戰爭無家可歸,甚至沒了父母等,她非常心疼,除了透過藝術療癒他們,她還自掏腰包買許多禮物、用品給小朋友,盼他們不要放棄活下去還有對未來的期待。(資料照/受訪者提供)

本身就很喜歡孩子的儷靜,她甚至自掏腰包買禮物給那群小朋友,甚至給予他們蒐集來乾淨能保暖的衣物,同時蹲下身驅與儘量與他們在一個水平上交談、互動,看著孩子們從本來的畏懼到慢慢願意分享甚至露出笑容,那時儷靜受訪時說:「其實好幾次自己的眼眶裡都是淚水,因為有小朋友做的黏土作品是軍用品,甚至他們從小就得學習怎麼分辨地雷,我看到醫院貼的海報竟然是教小孩區分地雷,真的很痛心,孩子們到底何辜啊?」其實那時儷靜所待的地方也不時傳來戰火砲彈和警報聲響,不少親友事後得知後都替她捏把冷汗,但儷靜從不後悔過自己去一趟烏克蘭送暖,因為她希望切實地瞭解他們的需求,給予實質的幫助。

儷靜離家在荷蘭生活22年,今年台荷文化交流400年,台南市文化局特別邀請她策劃「尼德蘭畫師藝術重構─Dutch Masters Reimagined」特展,果然大受好評,母親王秀琴也到場支持,談及愛女,她很謙虛地表示:「多少有感動,但我是覺得看她自己想走什麼路,既然習慣歐洲的生活,那我也尊重她,不會說逼她一定要怎樣、怎樣,但在藝術栽培這部分,我從小就比較注重她這部分。若真要評價她現在的表現,不能說滿意、驕傲什麼的,因為一定還有進步的空間。」媽媽說,其實最讓她放心的是,儷靜從沒忘記自己的「根」在哪裡,一直都很愛台灣,「我知道她其實在國外都有在做一些事情,讓台灣被看見,發揚台灣這樣,讓更多人認識台灣,而且還跑到烏克蘭去...」

(上圖)王儷靜出身於藝術世家,外公王水金是橫跨光復前後時代的台灣本土畫家,母親王秀琴特別拿出手機向記者分享;(下圖)媽媽王秀琴說,她已經習慣孩子旅居荷蘭多年了,她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只要別忘了自己的「根」就好,其實內心是默默支持愛女的,但表達的很含蓄。(圖/記者張雅筑攝)

▼▲(上圖)王儷靜出身於藝術世家,外公王水金是橫跨光復前後時代的台灣本土畫家,母親王秀琴特別拿出手機向記者分享;(下圖)媽媽王秀琴說,她已經習慣孩子旅居荷蘭多年了,她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只要別忘了自己的「根」就好,其實內心是默默支持愛女的,但表達的很含蓄。(圖/記者張雅筑攝)

(上圖)王儷靜出身於藝術世家,外公王水金是橫跨光復前後時代的台灣本土畫家,母親王秀琴特別拿出手機向記者分享;(下圖)媽媽王秀琴說,她已經習慣孩子旅居荷蘭多年了,她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只要別忘了自己的「根」就好,其實內心是默默支持愛女的,但表達的很含蓄。(圖/記者張雅筑攝)

談及愛女跑到烏克蘭救援送物資,母親王秀琴當場皺眉抱怨:「妳知道嗎?她是回來後才跟我講,就是先斬後奏這樣,我聽到整個嚇一大跳!」從媽媽的神情與話語,可以感受到儷靜的母親雖然比較屬於傳統女性,不擅長表達情感,但不管子女多大了,在他們眼中都還是小孩,多少會牽掛和擔憂他們出門在外好不好。最後母親語重心長地說,其實也沒有什麼太感性的話想對女兒說,來看展就是最實際的支持,畢竟這是她人生中之一滿大的事,不過若要和儷靜說些什麼的話,我要告訴她:「妳是台灣土生土長的,妳就算到國外去還是台灣人,能的話多為台灣做事、發揚台灣,讓大家知道『世界有個地方叫台灣,是個很溫暖的寶島』。」

(上圖)開展首日沒多久,馬上吸引許多人到場參觀,甚至有的還說是看到新聞報導專程來的,因為覺得很特別有意義;(下圖)展場外一整排的祝賀花籃,顯見王儷靜即便旅居荷蘭多年,在台灣仍是高人氣、有著好人緣。(圖/記者張雅筑攝)

▼▲(上圖)開展首日沒多久,馬上吸引許多人到場參觀,甚至有的還說是看到新聞報導專程來的,因為覺得很特別有意義;(下圖)展場外一整排的祝賀花籃,顯見王儷靜即便旅居荷蘭多年,在台灣仍是高人氣、有著好人緣。(圖/記者張雅筑攝)

(上圖)開展首日沒多久,馬上吸引許多人到場參觀,甚至有的還說是看到新聞報導專程來的,因為覺得很特別有意義;(下圖)展場外一整排的祝賀花籃,顯見王儷靜即便旅居荷蘭多年,在台灣仍是高人氣、有著好人緣。(圖/記者張雅筑攝)

媽媽表示,女兒早已成年,什麼事該做、什麼事不該做都很清楚,那些不需要我多叮囑,至於繪畫部分,其實我滿建議她朝鳥類主題去發揮的。總而言之,今天來到這裡,其實也是開心和感謝的,她不是個會讓我們擔心的孩子,「她就做她喜歡做的事就好了,(媽媽您們就默默在背後支持對不對?)嗯,可以這麼說吧!」

倫斯霍夫藝術學院(Academie Renshof)校長暨知名荷蘭藝術家格爾德·倫斯霍夫(Gerd Renshof)的畫作。(圖/記者張雅筑攝)

▼▲倫斯霍夫藝術學院(Academie Renshof)校長暨知名荷蘭藝術家格爾德·倫斯霍夫(Gerd Renshof)的畫作。(圖/記者張雅筑攝)

倫斯霍夫藝術學院(Academie Renshof)校長暨知名荷蘭藝術家格爾德·倫斯霍夫(Gerd Renshof)的畫作。(圖/記者張雅筑攝)

王儷靜的畫作,有人覺得其畫風比較活潑、陽光,帶給人正面力量,現場有觀展者看中其畫作,表示想購買收藏。(圖/記者張雅筑攝)

▲王儷靜的畫作,有人覺得其畫風比較活潑、陽光,帶給人正面力量,現場有觀展者看中其畫作,表示想購買收藏。(圖/記者張雅筑攝)

☞「尼德蘭畫師藝術重構─Dutch Masters Reimagined」特展資訊

展期:2024/10/19~2025/01/15

展覽地點:葉石濤文學紀念館(臺南市中西區友愛街8-3號)

展覽時間:每星期三~日 09:00~17:00

#三立獨家 Exclusive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