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Snapask共同創辦人江則希:學習越不相干的,越有趣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圖/《換日線Crossing》郭姿辰攝影

文/郭姿辰/換日線編輯部(換日線Crossing)

來到 Snapask 的台灣區辦公室,江則希沒穿室內拖便親切的微笑招呼,「我一直在想如何讓學生真的有被幫助到」。身穿深色素 T、擁有自信笑容的江則希,台灣人,獲選《Forbes》的「30 歲以下的亞洲菁英」(Forbes 30 under 30 Asia),今年剛從香港科技大學環球商業學系畢業的他,身兼線上解答平台 Snapask 的共同創辦人暨營運長。

想解決「知識不均」的現象 Snapask 盼教育無國界

Snapask 要讓學習不再侷限於特定的時空。國高中生只要拍下問題上傳至平台,便可與大學生導師一對一教學,平均 20 秒即可媒合學生與導師,提供即時的教學解答。目前使用者涵括香港、新加坡以及台灣,使用學生共約 8 萬 5 千位,解題導師(大學生為主、在職又或是退休老師)更增加至 3,500 位。

江則希在大二時進入新創公司實習,認識了現在的共同創辦人余佑謙,因為了解學生有即時詢問的需求,在大三時便與洪杰妃一起協同余佑謙共同創辦 Snapask。從軟體開發到產品的行銷推廣,最困難的便是建立使用者的信任感。江則希深知新世代社群的力量,於是透過加強使用者經驗與滿意度,利用社群自然而然的分享、口碑,讓更多學生願意使用。此外,他也花上很多心思對學生以及導師溝通。

此平台乍看只是解決學生的學習問題,但其實他們想做的夢更大。以台灣為例,台北跟花東地區的孩子,所握有的知識與資源不均,江則希認為,這個平台能讓身在台北的大學生免去交通的限制,及時提供偏鄉的學生幫助;更進一步,香港、新加坡的導師是不是可以協助資源相對少的印尼、馬來西亞的學生?讓教育不受國界的限制,是他們背後最想達到的理念。

創業環境的比較:「人才都已經在台灣了,卻還是很難留住她!」

在實現遠大的理想前,如何讓企業穩定營運成長,是很重要的根本。Snapask 起初參加香港的孵化器(Incubator)數碼港(Cyberport)的培育計畫,數碼港給予資金 33 萬港幣(約新台幣 130 萬元),要求是必須在香港成立公司,Snapask 的投資股東皆來自香港與新加坡。但此培育計畫不僅給予財務面的協助,也提供辦公設備及 mentor program 等人脈連結,幫忙新創企業找到天使輪的機會。Snapask 後來也透過參加台灣新創競技場(Taiwan Startup Stadium, TSS),TSS 雖然沒有提供創業資金,不過協助 Snapask 申請到上海及新加坡的加速器。

▲從左至右,分別是Snapask營運長江則希、台灣區經理鄭安凱、行銷經理蔡明真。(圖/《換日線Crossing》郭姿辰攝影)

江則希提及他參加香港孵化器的觀察:香港的創業人多半是工作 3、4 年後,想轉換跑道才開始,而台灣有些大學生是在學或畢業後就出來創業了!但香港擁有的優勢是國際化的企業環境,Snapask 在香港總部,夥伴約莫橫跨 8、9 個國籍,於是「就算在台灣,主要也是用英文溝通,」不過由於跨國人才比較少來台灣,因此「台灣人相較之下比較不熟悉跨國的工作環境,」江則希點出台灣的環境限制。

此外,相較於香港,台灣的政策對於企業招募外籍人才相當不利,在法規的限制下,江則希說道:「無法聘請到我們想要的人才,這是我們在台灣遇到的困難。」Snapask 的台灣區經裡鄭安凱進一步說明,他們在聘用英籍工程師時,申請工作簽證就需要列舉「公司擁有資本額 500 萬,且加入認證過的加速器」,只因為工程師不是台灣人。除了較為嚴格的門檻,還需要為其跑勞工局、外交部等機關,一年一期的更新資料, 這些限制導致企業很難在台灣雇用海外人才,江則希說:「那個人才都已經在台灣了,我還很難留住她。」

相較之下,在新加坡跟香港,要招募外籍人才可以說是非常容易,沒有那麼多的限制,「甚至在新加坡政府,是非常鼓勵有其他各地的人才來新加坡,這樣的環境之下,台灣就有點弱勢了!」

但香港也有缺點,人力資源、租金成本皆較高,不過因為政策較為開放的關係,來自各地文化的人才進駐新創企業,是很平常的事。

▲圖/《換日線Crossing》郭姿辰攝影

香港產學結合快速 學生大一就開始實習

江則希認為,就人才培訓而言,台灣最大的優勢便是擁有優秀的工程師人才;香港重視的產業則是營運、金融與行銷的人才。

江則希在高中以前都是在台灣接受教育,大學才至香港就讀,發現香港高等教育在面對產業的改變轉型快速,且產學連結強,「在去年的時候,我們學校(香港科大)就開放創業學程的輔修,它是一個可以拿學位的 program,就是創業學位的概念。」香港教育運用跨學院的結合,讓學生同時可以具備工學院跟商學院的背景。而師資方面,能很快地找到擁有業界經驗的創業者擔任老師,對於學生在創業前的準備、思考很有幫助。

另外,香港學生多數大一就開始找實習,即便不是身處在企業的核心業務,但仍舊可以及早適應就業環境,懂得與同事的應對進退;台灣學生可能較偏向理想化、容易在踏入職場時會面對比較大的衝擊。

香港高等教育有些科系甚至會要求學生雙主修,對此,江則希也建議大學生,「在自己的主修之外,多方嘗試學習不同領域的知識,自己去探索去研究,我認為這是未來人才需求上的趨勢。」我們這個世代擁有相當多的線上資源,江則希鼓勵大學生利用時間多找尋其他領域的興趣,「甚至越是(與主修)不相干的或許越有趣吧!」

   關聯閱讀

【夏唯盛@新加坡】致經濟部長李世光:開放+配套,讓台灣年輕人出得去、回得來

我不是不想上班,而是在台灣,基層主管要庸才不要人才

2016全球青年領袖游直翰:「台灣不是鬼島,與其抱怨政府,不如靠自己創造環境。」

   作者簡介

【專題】世界看台灣 《換》人說說看/換日線編輯部

他們遠渡重洋,在異鄉工作。他/她們是設計師、運動員、工程師,是你我身邊的年輕朋友。麥克風交棒,《換》他/她們說說看。

執行編輯:郭姿辰
核稿編輯:張翔一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換日線Crossing,原文出處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直播中LIVE】柯文哲羈押79日 檢廉持續追案情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