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為什麼要取一個英文名字?我們都搞錯重點了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圖/shutterstock

文/Amber 安柏不在家(換日線Crossing)

旅行的時候,免不了要跟世界各地的背包客自我介紹,三大基本問題就是:安安你好住哪幾歲叫什麼名字。初到英國時,我搬進位在東倫敦的一間 Hostel,一如往常和大家交換名字。

我說:「我叫書瑋。」

用標準的中文發音去念我的名字,對他們來說當然詰屈聱牙,一個禮拜過去了,上下舖兼左鄰右舍鄰居也混熟得差不多,仍然半個沒人記得住我叫什麼。隔壁床的黑人女孩說要加臉書,她看到我的頁面,發現本名旁邊標註的 nickname 是 Amber 後。大家突然鬆了一口氣似的,全部室友瞬間記憶力大增,開始瘋狂 Amber、Amber 的叫。

過沒幾天,新室友法國人住進來,又到了「安安你好住哪幾歲」時間,為了不想讓她精神錯亂,我很爽快的說我叫 Amber。

想不到她卻突然開始抱怨,說為什麼亞洲人都愛另外取個英文名字?當下雖然覺得有種被陰的感覺,但確實也讓我認真思考,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亞洲人會特別取個英文名字的文化。

從小時候上的第一堂英文課開始,老師就要我們取個英文名字,還是小學生的我們當然沒有任何概念,只要喊的出口,隨便一個什麼都行,乖乖寫上去、放在課桌前給同學老師上英文課時叫得出來就好。一直到長大,台灣的工作場合也流行用英文名字稱呼彼此,到後來已經不知道換了幾個隨手取用的拋棄式英文名:Kate、Amy、Emily,當然撞名的場合更是不少。這個傳統一直延續到我出國,以為人到國外就是要使用英文名字,旅行久了才發現,其實很多人都是用自己的本名在發音。而取英文名字的習慣其實是從一個沒有由來的教育、文化習俗養成。

法國新室友說,她其實很不喜歡亞洲人另外取的英文名字,總覺得我們是隨便拿個英文名字來用,有種很不真實的感覺、而且有些很怪。舉個例子來說,女星 Angelababy 的名字,就像外國明星來台灣稱呼自己叫「天使寶貝」一樣奇怪。

我說我可以體會,這就像外國人老是在身上刺些意味不明的中文一樣。也許是華人和西方文化不同,我們除了本名之外,還有很多乳名、小名、筆名、綽號,也很常見和本名諧音相似的英文名字,因為在台灣這個社會,直呼本名總是會讓人覺得有點不禮貌。

神隱少女電影中,千尋被錢婆婆拿走名字;白龍失去名字後,同時也失去了自己。而我們(在父母或長輩)千挑萬選、配生辰八字算命盤配五行還要包大紅包給算命師的名字,每天都這樣呼喚著,在靈魂上刻下了記號,換了英文名字,好像叫的不是自己了。

我跟法國女孩說,我的中文名字叫書瑋,書是 book,加一筆畫變成「晝」、再加一筆成了「畫」;而瑋則是美麗的玉石。英文名字 Amber(琥珀)是從中文字的概念取用而來的。我說我的人生離不開書與畫。

她聽了恍然大悟,並且非常喜歡我跟她解釋中文名字裡博大精深的意涵,但我見過最美的方式是台灣作家胡淑雯,她在《哀艷是童年》一書裡寫到自己是這麼對外國朋友解釋的:「胡」,是古老的月亮。

「淑」,一道水,流上,再流下,一而再,再而三。我把這個字拆成「水」「上」「下」「又」,用英文向他解釋。

然後是「雯」:幾滴雨,落在幾個字上。Rain drops falling on a few words.

我至今還沒有認識其他人能夠用這麼美的方式解釋名字。有些人認為取英文名字是方便讓人稱呼、也有人認為只是自己眾多別稱的其中之一、有些則是沒由來的用了一個異國名字稱呼自己,不管是哪一種,其實重點還是在能與不同文化的人們相互溝通、理解。

下次,不妨試著用自己的方式解釋自己的中文名字吧!也許對外國人來說不好念、不好記,但也是場異文化交流。

   關聯閱讀

海外遊子們,找回你我的名字吧

「你的來處、你的名字、你是誰?」──人生的答案,由你自己決定

在國際化面前,與其掌握外語,何不先了解自己的文化?

   作者簡介

Amber/安柏不在家

如果我不在家,就是去旅行了如果不是去旅行,那就是在前往夢想的旅途上,街頭賣藝環遊世界ING。

執行編輯:郭姿辰
核稿編輯:張翔一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換日線Crossing,原文出處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