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賴俊佑報導
▲美國大選全球關注,身心醫表示台灣近期出現不少「選舉症候群」病例。(圖/資料圖)
2024年美國大選期間,川普與賀錦麗競爭激烈,引起全球民眾的普遍關切,衛福部桃園醫院精神部主任王紹丞醫師表示,許多人在選舉前後經歷焦慮、憂鬱和輕躁等症狀,這個症狀稱之為「選舉症候群」;選舉症候群(post-election stress disorder)雖非一個正規的醫學名詞,但選舉活動對於大眾的心理影響確實是無庸置疑,在選舉期間社會氛圍極度緊張,政治對立激化,引發人們情緒波動。
由於台灣的地緣關係深受中美兩強的影響,許多民眾也密切關注本次激烈的美國選舉,王紹丞醫師表示,隨著政治環境日益兩極化,選舉相關的新聞和討論無所不在,社交媒體平台上的激烈辯論及假消息的流傳使得民眾難以得到客觀的資訊,增加了決策時的不確定性。此外,個人的政治立場常常影響到家庭和朋友之間的關係,使得一些社交互動變得緊張。
王紹丞醫師提到,最近因國際局勢以及政治事件導致的焦慮就診的病人比例顯著上升,當人們無法處理過多資訊時,腦部賀爾蒙的異常會影響自律神經平衡,常見症狀便是失眠。而伴隨而來的焦慮和壓力,更會加重自律神經的失調。「自律神經失調」泛指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活化的協調性不平衡狀態,可能的狀況有兩種:一是交感神經過度活化、而副交感神經活性過低,容易感覺到焦慮、緊張;二是交感神經活性過低、副交感神經過度活化,容易感覺到沮喪、低落。自律神經功能常使用「心率變異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簡稱HRV)來進行檢測,HRV指心跳之間時間間隔的變化,反映自律神經系統的調節能力。高HRV值表示身體能適應壓力、恢復力強,低HRV值則可能反映壓力或健康狀況不佳。
王醫師表示門診患者經過問診與自律神經檢查後,針對個別情況提供非藥物的治療像是重覆經顱磁刺激(rTMS)、經顱微電流刺激(CES)治療,心理諮商還有藥物治療,藉此增進自律神經的穩定性、改善情緒以及睡眠品質。面對這些壓力源,不少人尋求各種方式以緩解心理負擔,如進行瑜伽、冥想或是選擇信息封鎖,以保持個人的心理健康。
王紹丞醫師也提出四點減壓的建議:1.限制資訊消耗:選擇有價值內容,減少無用信息。2.確保充足休息:每日安排休息時間,休息時避免使用電子設備。3.保持運動與均衡飲食:這有助於心理健康。4.尋求心理健康支持:遇壓力時,及時尋求專業幫助。
▼【醫點不誇張】人盡皆知"1飲食迷思"是錯的?!譚敦慈破解「3秒定律」:真的不要!但經「1關鍵動作」就可食用!(影片來自YouTube-祝你健康頻道,若遭移除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