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王文承、李宜樺報導
▲勞退制度不完善,勞退舊制40年,竟只有83萬人領到,勞工在退休後面臨困境,專家呼籲改革。(圖/三立新聞台)
勞退舊制自1984年實施至今已經40年,但只有83萬多人領到退休金,這一數字揭示了該制度的缺陷。根據最新的統計資料,過去37年中,只有約9%的勞工領到退休金,平均每人領取約160萬元。這一現象引發了對舊制退休金的質疑,許多人認為這是一個「看得到吃不到」的制度。
舊制退休金的給付標準是基於勞工在同一家公司服務年資的長短來決定,但這也等於大大地限制了勞工的選擇。例如,若勞工工作年資超過15年,前15年每年可領兩個基數,而16年之後的年資則每年領取一個基數。相比之下,儘管每人領取的金額較少,但新制退休金的計算方式更為簡單,並且能確保更多人能領到退休金,。
然而,舊制的限制使得不少勞工未能領到退休金,特別是中小型企業的勞工。由於中小企業的生存年限較短,且部分雇主會在勞工接近退休年齡時選擇解雇,勞工即使符合條件也無法領到退休金。這一情況不僅反映了勞退制度的缺陷,還加劇了台灣高齡化社會的勞動市場問題。
專家指出,勞工在退休後面臨經濟困難,尤其是過去薪資較低的勞工,當退休金不足時,往往不得不選擇重返職場。這種現象在日本、韓國等高齡化社會也有類似情況,老人因為年金不足而成為「下流老人」,而台灣的勞工也面臨相似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