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連國程/國際中心
美國國務卿盧比歐(Marco Rubio)長久以來對中態度強硬,目前仍遭中國制裁,中國外交部22日例行記者會上,有媒體提問中國外交部及官方媒體悄悄將盧比歐的官方譯名,從「盧比奧」改為「魯比奧」,是否在為制裁解套?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顯得不知所措:「哦,哦,我還沒有注意到,但是我想,更重要的是他的英文名字吧。」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對於美國國務卿盧比歐譯名被更改,回答支吾其詞。(圖/翻攝自中國外交部官網)
盧比歐15日在聽證會上指控中國的超級大國地位是騙來的,還警告:「美中之間的不平衡,已經成為全球安全與繁榮的最大風險,並可能引發貿易衝突甚至軍事衝突。」他在擔任參議員期間就多次針對新疆、香港問題批評中國,2020年7月及8月,中國外交部兩度將盧比歐列入制裁名單。
▲美國國務卿盧比歐長期抗中形象鮮明,目前仍被中國制裁。(圖/翻攝自盧比歐臉書)
中國旅日作家賈葭日前就在社群平台X分析:「所謂開弓沒有回頭箭,制裁名單不會撤,但可以改名字,改了他就能來了。」去年11月也有中國網友預料到改名可以給中國找台階下,這樣在技術上「美國國務卿,和被制裁的眾議員就不是同一人了。」另外也有網友諷刺這是「中國式的小聰明。」
中國是否將解除制裁盧比歐一度登上百度的熱搜話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21日並未正面回應,只表示中美兩國高層官員有必要以適當方式保持接觸。毛寧22日重申中國制裁的是「損害中國正常權益的言行。」
事實上,這不是中國官方媒體第一次稱盧比歐為「魯比奧」,早在2019年,人民日報就曾以「魯比奧」稱呼他;到了2021年,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以「盧比奧」稱呼他且沿用至近期。央視則持續稱他為「盧比奧」,與中國外交部不同調。也有中國網友指出,新華社一直都是使用「魯比奧」這個譯名,不必小題大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