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 羅惠瑜《The Self-gazing of a Mother》, 2018
「衝突與認同」台義國際藝術交流展,由兩位臺灣藝術家汪曉青、羅惠瑜與兩位義大利藝術家Frank Dituri、Mauro Manetti共同展出,他們在各自的作品中展現了多元的文化傳統與不同的關注視角。國際藝術交流展於2025年2月在台北市中山堂首展,同年7月在義大利Montefalco的公民藝術博物館Museo di San Francesco展出,該博物館原是建於十五世紀的教堂,近年改裝為當代藝術的展覽空間。
▲Mauro Manetti《OPUS INCERTUM》 2024
本展覽是一場跨越文化與性別的對話,也是一種探問:在華人文化對女性制式期待的臺灣,女性如何在父權與性別平等的拉扯中,探索並建構更具表達能力的母職生活?而在深受天主教傳統浸潤的義大利,男性又如何在當代藝術多元發展的挑戰下,重新定位自我?
▲Frank Dituri《BETWEEN HEAVEN》, Italy, 2014
汪曉青是英國布萊敦大學藝術博士,近年來以「母親如同創作者」作品活躍於國際藝壇,頻繁受邀參加各國大型國際攝影節,其作品多次刊載於國際重要媒體。羅惠瑜是紐約長島大學視覺藝術研究所碩士,除了在任教於東華大學,同時也是一對雙胞胎的媽媽,在母職與創作之間不斷尋求平衡。Frank Dituri為義大利籍美國藝術家,曾任教於紐約長島大學多年,也曾擔任紐約古根漢美術館的藝術教育老師,其作品被多家國際重要美術館收藏。Mauro Manetti則曾長期擔任佛羅倫斯LABA藝術學院(Libera Accademia di Belle Arti in Florence, Italy)校長,退休後於Empoli市創辦F.A.S.E.藝廊,致力於舉辦多元的藝術展演活動。
▲ 汪曉青《母親如同創造者》 NO.9: 一樣高, 2014
在追求個人自主性或自我實現的過程中,汪曉青與羅惠瑜以身為母親與藝術家的身份與生活經歷為基礎,試圖呈現有別於傳統的母親形象。汪曉青顛覆了母親只能犧牲自我的刻板印象,將母職重新詮釋為一種宏偉的創作,透過12張影像記錄她與兒子二十年間關係的變化。羅惠瑜則以「母親的自我凝視」,揭露母職中無法迴避的矛盾與焦慮。儘管她對孩子們充滿關愛,但影像中的母親仍流露出一種疏離與孤立,並渴望擁有屬於自己的自由與空間。
▲台義國際藝術交流展
與臺灣藝術家專注於記錄日常生活的視角不同,義大利藝術家Frank Dituri與Mauro Manetti選擇避開日常與平凡,追求更具詩意的表達,探索藝術的超越性——這是他們認為當代藝術中普遍缺乏的元素。兩位男性藝術家的作品聚焦於物質的精神層面:Dituri以詩意的空間影像,營造出引人進入超自然存在感的氛圍;而Mauro的美學深受歷史影響,他以多媒材創作重新詮釋宗教圖像,例如中世紀雕塑的碎片與早期基督教馬賽克圖案,表達藝術的時間性與精神性。
歷史與文化既是滋養的來源,也是沉重的包袱。在文化傳承與歲月歷練之下,四位藝術家展現出截然不同的自我認同旅程。無論是挑戰傳統形象的束縛,還是面對當代藝術多元發展的挑戰,兩位創作超過五十年的男性義大利藝術家與剛邁入五十歲的臺灣女性藝術家,在數十年的自我凝視與藝術實踐中,透過作品與人生經歷,開啟了一場跨文化的對話。
「衝突與認同」台義國際藝術交流展開幕當天邀請研究領域為當代藝術中反全球化、跨文化與後國族身份認同議題、地方藝術季與地方美術館的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助理教授魏竹君共同與談,並於2月15日下午兩點安排一場藝術家導覽活動,邀請觀者在四位台義兩地藝術家的作品中開啟跨文化與性別的對話,展期自2025年2月8日至2025年2月23日。
相關展訊請至好地下藝術空間官網、臉書粉絲專頁查詢。
「衝突與認同」 台義國際藝術交流展
“conflicts & identità ”Taiwan and Italy International Art Exchange Exhibition
首展地點:台北中山堂 第二展覽室(臺北市中正區延平南路98號)
首展展期:2025/2/8(六)- 2025/2/23(日)
開放時間:2025/2/8-2/16 9:30-21:00;2025/2/17-2/23 9:30-17:00(以中山堂官網公告為準)
開幕茶會與座談:2025/2/9(日) 14:00-15:30
與談人:魏竹君(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助理教授)、汪曉青(藝術家)、羅惠瑜(藝術家)
主持人:田名璋 (國立東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教授/好地下藝術空間 藝術總監)
藝術家導覽:2025/2/15(六)14:00-15:00
義大利展出地點:Museo di San Francesco, Montefalco
義大利展期:2025/7/5(六)-2025/8/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