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年奪5千萬命!全球流感大流行機率?醫揭「人類命運」

記者施春美/台北報導

醫師張家銘表示,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是最嚴重的一次,一年內就奪走了至少5千萬條人命。(圖/彰化醫院提供)

▲醫師張家銘表示,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是最嚴重的一次,一年內就奪走了至少5千萬條人命。(圖/彰化醫院提供)

大S流感併發肺炎猝逝,引發外界對肺炎的關注。醫師張家銘表示,流感病毒的基因會快速重組,讓人類的防疫對策始終落後一步。流感病毒的突變帶來無數場疫情,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是最嚴重的一次,一年內就奪走了至少5千萬條人命。專家均認為,下一場全球流感大流行只是時間問題,但一定會發生。

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在其臉書表示,流感病毒基因體相當獨特,為「分節基因組」,由8個獨立的RNA片段組成,使其具備極強的基因重組能力。當不同流感病毒同時感染同一個宿主時,它們可隨意交換基因,就像無規則交換拼圖,重新組合出一個前所未有的病毒株。因此,每一次的流感大流行,結果可能是一個連科學家都不及預測的全新病毒。

他表示,流感病毒有RNA聚合酶,在自我複製時沒有校對機制,錯誤百出,這導致病毒的表面抗原(特別是血凝素HA和神經氨酸酶NA)不斷發生變化,形成所謂的「抗原漂變 (Antigenic Drift)」。這種小突變讓流感病毒可以年復一年地變化,讓免疫系統無法完全識別,導致流感疫苗的保護效果只能維持一段時間,而不能長期有效。

他並表示,當基因重組時,情況就更加嚴峻。病毒發生大規模變異,變成一種完全不同的病毒株,這就是所謂的「抗原轉變」。此時,人體毫無免疫記憶,導致病毒極易在人群中快速傳播,進而引發全球流行。

張家銘表示,歷史上,流感病毒的突變帶來了無數場疫情。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則是其中最嚴重的一次。當時的H1N1病毒株迅速傳播,短短一年內就奪走了至少5千萬條生命,比整場第一次世界大戰還要致命。病人上午還健康,晚上就可能因為嚴重肺炎與缺氧而死亡。當時人類對病毒的認識有限,甚至誤以為這是一種「空氣傳染病」,直到數十年後才完全確定這是一場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全球大流行。

專家一致認為,下一場全球流感大流行只是時間問題,但一定會發生。禽流感H5N1、H7N9等病毒已經顯示出強大的跨物種感染能力一旦其基因與人類流感病毒發生重組,並獲得更強的人傳人能力,新的疫情便無可避免。

張家銘表示,雖然流感病毒的變異速度讓人類難以完全控制,但我們仍然擁有一些有效的對抗策略,包括疫苗與抗藥毒藥物,仍可有效降低罹患與死亡風險。

此外,科學家正努力開發「廣效流感疫苗」,希望能針對病毒內部較穩定的蛋白區域,提高疫苗的持久保護力,讓人類不須每年更新疫苗。此外,抗病毒藥物雖然能在發病初期減輕症狀,但病毒的抗藥性正在增加,未來人類可能需要更強效的抗病毒策略,包括RNA干擾技術、新型單株抗體治療,以及基因編輯技術來對抗病毒。

#慟!大S罹流感驟逝日本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