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楊士誼/台北報導
▲作家楊双子、吳曉樂、馬世芳、林立青等文學界人士,發布聯合聲明支持罷免不適任立委。(圖/翻攝自楊双子threads)
大罷免潮持續延燒,獲得美國國家圖書獎的作家楊双子今(10)日在社群平台公開「2025主張罷免不適任立委,是我們的義務」連署聲明,領銜人加上連署人共201名,除楊双子外,作家兼導演九把刀、作家朱宥勳、作家林立青、作家李文成等人皆在列,聲明指出,文化預算刪凍是政治攻防手段,在野黨等同扼殺台灣⽂學發展的可能性,更直言⽀持罷免不適任的立委,直到他們停⽌摧毀台灣⽂學。
作家聲明全文如下:
當⽂化政策遭到戕害成為事實 罷免不適任立委就是義務
臺灣⽂學作家連署聲明
114年中央政府總預算於2025年1⽉21⽇三讀通過,根據⽂化部新聞稿,「⽂化部114年主管預算原編列290億元,經初步計算共刪除11億元、凍結34億元。」其中,⽂化部、⽂資局、影視局,乃⾄臺博館、史前館、國美館、臺⽂館、⼈權館、傳藝中⼼、⼯藝中⼼等藝⽂館舍皆遭凍結30%業務費。業務費作為各單位實際運作的基礎經費,勢必導致⾏政實務層⾯的窒礙難⾏,牽⼀髮⽽動全⾝,終⾄所有相關⼈⼠⾃國家公務員、藝⽂創作者及⾄消費藝⽂活動與產品的⼀般⺠眾,同樣在藝⽂產業遭創之下蒙受損失。
回望立法院預算審查過程,我們⽬睹多項⽂化相關預算遭到海量提案凍結與刪減,⽽當各個⺠間團體集結發聲抗議聲浪⾜夠巨⼤之際,相關提案即迅速退縮為撤案或⼤幅修改。此⼀反覆之⾏動,顯⽰這些對⽂化預算的凍刪提案絕非基於嚴謹審視,⽽是政治攻防的操作⼿段。
⽂化相關政策的成效,本屬長期累積之成果,絕非⼀⽇之功,亟須遠⾒作為根基的全盤規劃。正因如此,作為臺灣⽂學創作者,我們深切關注此事對未來的嚴峻影響。
以臺灣⽂學作家近年的國際成績舉例,2018年,吳明益以《單⾞失竊記》入圍英國布克國際獎長名單;2023年,陳思宏以《⿁地⽅》入選美國《圖書館雜誌》2022年世界⽂學年度⼗⼤好書;2024年,楊双⼦與其英⽂版譯者⾦翎以《臺灣漫遊錄》榮獲美國國家圖書獎;迄⾄2025年,蕭瑋萱以《成為怪物以前》橫掃德國書市,連續三個⽉位列犯罪推理排⾏榜Top 10。近年臺灣⽂學在國際舞台有此斬獲,讓世界看見臺灣,達到文化外交的目的,⼤多直接受惠於⽂化部挹注外譯推廣政策,以及隨之⽽來的產業動能。
在野黨團針對⽂化部預算案的凍結與刪除,本該於2024年完成討論協商,卻在拖沓多時後緊急於短期間內強硬提案通關,顯⾒未經深思熟慮。⽽此等粗暴浮濫凍刪預算的舉措,不但直接削弱⽂化政策的推動⼒與續航⼒,影響本土語言振復,損及整體⽂化環境的多元與進步空間,也等同扼殺臺灣⽂學發展的可能性,對於當前臺灣⽂學走向國際舞台的良好機遇更是⼀記重擊。
時⾄今⽇,⽂化部預算遭到凍結與刪減已成事實。然⽽,明⽇之後的臺灣⽂學創作者是否會遭遇更多難以預測的掣肘與戕害,卻是必須正視與⾯對的危機。此類問政品質可議的立法委員,不僅是臺灣⽂學發展路上的絆腳⽯,更是隨時可能在政策⾯爆發無差別攻擊的⾃走砲。
我們有意指出,即使在遭遇輿論浪潮時⼩有退讓,本屆立法委員仍然未改以預算箝制⾔論⾃由的本質,在眾多質疑聲中蠻橫通過本年度總預算案。我們不得不懷疑,未來幾年將會反覆上演雷同的戲碼,致使⽂化政策遭受難以回復的長遠傷害。據此⽽⾔,唯有積極倡議以罷免不適任的立法委員,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之道。
遭到蘇聯政府治罪流亡美國的俄裔美籍詩⼈布洛斯基(Joseph Brodsky),對於⽂學⼈的政治關懷有此名⾔:「⽂學有權⼲涉政治,直到政治停⽌⼲涉⽂學。」
我們是臺灣⽂學創作者,為了遏阻臺灣⽂學發展路上的潛在風險,在此公開表態聲明,我們⽀持罷免不適任的立法委員,直到不適任立委停⽌摧毀臺灣⽂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