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台北Wonderland:齊東街日式宿舍群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齊東街日式宿舍群。

圖、文/Ramble Taipei 漫步台北

在一個偶然的情況,坐捷運到忠孝新生站,當時只想快速地穿過小巷走到濟南路去,就這樣憑著不太好的方向感,闖進了未曾造訪過的齊東街。

齊東街裡聚落式的日式房舍與數不清的老樹,靜謐的氛圍令人不由自主地放慢了腳步,同時也激發了自己無窮的好奇心,想要探究這片日式房舍的背景。

藉由孤狗大神的幫助,「Ramble Taipei漫步台北」找到了修復齊東街日式房舍的建築師孫啟榕,來為我們介紹齊東街的日式宿舍群。自小住在日式房舍內的孫啟榕,目前為中國科技大學建築系講師,同時也是孫啟榕建築師事務所的主持人,近10年來在齊東街及濟南路一帶修復了五棟被指定為古蹟的日式宿舍,擁有豐富的古蹟修復經驗。

歷史背景

齊東街,過去被稱為「三板橋街」,在清朝時期曾經是一條「米道」,沿著瑠公圳開闢而成,從艋舺經由朱厝崙(中崙)、錫口(松山),然後渡船到雞籠,可以說是台北區域重要的東西向聯絡要道,供應著台北城內所需的米糧與媒炭等生活用品。

日本殖民統治台灣期間,在齊東街及濟南路一帶蓋了許多文官宿舍,稱為「幸町職務官舍群」,主要興建於1920至1940年左右。這些隸屬於總督府下的文官宿舍,主要分為八個等級,官階愈大者,所分配的官舍等級就愈高,所享有的房舍面積也就愈大。

齊東街的日式房舍屬於第二級以上的官舍,包括單棟及雙併兩種形式,目前約保留10幾棟左右的日式房舍,多為單棟形式,基地面積約為100坪左右,房舍面積約為30坪。

▲齊東街日式宿舍區位。(圖/翻攝自齊東詩社)

日式宿舍的特色

1.和洋折衷

明治維新後,和洋折衷式的日式建築,被視為是進步的象徵。起初,為了追求時尚,日本人只是在原來和式建築外面,蓋了棟洋式建築;後來,由於洋式建築的便利性,使得洋式建築逐漸向和式房子靠攏,最後兩者合而為一。

孫啟榕說,榻榻米就是最明顯的例子。榻榻米是日本傳統生活空間-和室,用來鋪設地板的一種材料,可供人在房間裡或坐或臥使用。和室的使用採取時間控管的方式,在白天或可做為書房,或可做為泡茶的會客空間,或可在用餐時間成為飯廳,到了夜晚則可以變成客人來訪時的臥室。和室的配置相當精簡,除了常見的和室桌外,其餘所需的坐墊或寢具都會收納在櫥櫃中,需要時才會拿出來。

▲齊東詩社內觀。

然由於榻榻米的材質維繫不易,日人開始將使用頻繁的走道改用木地板,木地板可以說是洋式的象徵。隨著木地板使用面積的擴大,日式房舍中從過去榻塌米的多用途和室,逐漸改為使用木地板,並開始在木地板上擺放沙發等固定傢俱,有別於過去和室中不擺放固定傢俱的做法。

值得一提的是,過去許多台灣人家裡都有個和室的空間規劃,這與日本殖民統治台灣期間留下的生活習慣有關。老一輩的人認為,有個和室可以做為家裡多用途使用的空間,像是泡茶室、書房或可做為客房等等;但事實上,和室對於台灣人的功用不大,最後都淪為家裡的儲藏室或閒置不用的空間,直至近10年來新裝修的房子中,才較少見和室的空間設計。

▲木地板是和洋折衷的重要特徵。

2.配合台灣氣候,因地制宜

北半球的房子為適應氣候,多為南北走向,日本人所蓋的房子亦不例外。由於日本在台統治初期並不順暢,根據統計資料顯示,在台日人有三分之二多為病死而非戰死,因而第四任總督兒玉源太郎起用具有醫學背景的後藤新平,開始著手改善台灣的公共衛生。

居家環境亦屬於環境衛生的一環。日本政府在編寫家屋規則時,還特別提到殖民地的建築應如何因地制宜,例如:為了防止地面濕氣,台灣家屋一樓樓地板必須離地面,從日本民宅原來的75公分,提高到1.5至1.8公尺,較為講究者,還會在下面鋪木炭除濕;同時也提高了台灣房舍的自然換氣標準以及房屋的耐震度。

3.緩衝區與心靈庭院

日式房舍與閩式建築有很大的不同,依據中原大學建築系教授薛玲的看法,日式房舍依序是大門、前院、玄關、室內空間、緣側、後院以及小門。

在每棟日式房舍的外圍,都會先以綠樹環繞周遭一圈,其中包括大樹及矮樹籬,之後才會隱約地看到房舍本身。孫啟榕表示,或許有人認為,周遭綠樹與房子之間的空間,就是日式房舍的院子。

事實上,房子中間還有個內院(或稱後院),內院才是日本人心裡認定的庭院。外圍綠樹與房舍間的庭院,並不被視為庭院,而是人與建築之間的緩衝區,讓外人無法接觸房子。

對於日本人而言,日式房舍的內院是個屬於心靈層面的院子,裡面多採用枯山水等擺設,係日本人用來沈澱心靈或與家人坐在緣側地板對話的心靈庭院,並不對外人開放。許多日本電影也呈現了這樣的畫面,像是小津安二郎的電影中不時可看到女兒與父親坐在緣側的地板上,面對著內院進行父女間的對話。

▲緣側與心靈庭院。

古蹟修復的新課題 - 古蹟備援空間

在談到古蹟修復時,孫啟榕特別提到了「古蹟備援空間的重要性」。孫啟榕表示,古蹟修復是個重要的課題,現今幾乎都是以最高的標準來修整,然仔細檢視相關法規的規定,文化資產保存法所談論的都是歷史建築或古蹟的本體,卻隻字未提支撐或經營這個歷史建築古蹟背後的備援空間。

由於古蹟的修復多強調原汁原味保留原貌,以最少破壞為原則,而當一個純住宅空間的歷史建築或古蹟,開始委外經營與開放為公共空間後,如何能在不破壞古蹟的情況下,達成無障礙空間的設置、消防檢查以及營運管理所需的行政空間等目標呢?

孫啟榕認為,現今亟須建立一個概念,除了修復史蹟本體建築物之外,還需要一個支撐史蹟營運與管理所需要的備援空間。就定位而言,這個備援空間並非史蹟本身,而是在史蹟旁蓋一棟新的建築物,扮演著史蹟配角的角色,而非搶過史蹟的風采。

孫啟榕表示,不僅民眾必須建立古蹟備援空間的概念,近來扮演古蹟修復重要角色的政府部門更需要有此體認。可惜的是,當初整建齊東街日式房舍,由於政府經費不足,無法再為齊東街建造一棟備援空間。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