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島電子報/追究黨產是民進黨考驗的開始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圖/記者林敬旻攝影

文/郭正亮(美麗島電子報)

7月25日歷經一整天表決,立法院終於三讀通過「政黨及其附隨組織不當取得財產處理條例」。從2004年至今,民進黨前仆後繼、不斷提出「不當黨產處理條例」,前後被國民黨封殺高達306次,如今總算是出頭天了! 

依照新法,未來國民黨及其附隨組織所有非黨費、政治獻金、政黨補助金、競選經費之捐贈、孳息以外之財產,自1945年8月15日至今,不管是取得或交付、移轉、登記於受託管理人,都將推定為不當黨產,自公告日起禁止處分,所有不當黨產都需予返還,無法返還者則追繳其價額。除非能申報舉出反證,經委員會認定不是不當,才能解除禁止處分。 

新法將在行政院下設「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由院長推派11-13人,同一黨籍不能超過4人,負責不當黨產調查及追討,必要時得請警察機關或政府機關協助。委員會可向有關機關調閱所得、營業、納稅等資料,並可要求法人、團體或個人提供賬冊。新法還制定「吹哨者獎勵條款」,獎勵民眾提供調查線索。 

在立法階段,民進黨大獲全勝,高呼「轉型正義的初步落實」;國民黨全面潰敗,悲鳴「台灣民主最黑暗的一天」,表面上看似「罪魁得到制裁,正義得到伸張,民進黨得到喝彩」。但隨後進入調查和追究階段,問題比民進黨想像要複雜困難許多,不但將啟動另一輪朝野博弈,還將再度考驗民進黨的執政能力,搞到最後,「黨產政治」到底對誰有利,恐怕還很難說。 

新法首先考驗國民黨。國民黨主席洪秀柱高喊「鳴鼓攻之、抵抗到底」,可能立刻提出違憲訴訟,企圖將新法訴諸大法官釋憲,阻止新法實施。但這種反擊策略,充其量只能暫時阻止行政院成立「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阻止擴大追究1945年至今的不當黨產,並不能讓國民黨將現有黨產自由處分。更糟的是,國民黨一旦如此頑抗,將惡化民眾對國民黨拚死捍衛黨產的不良形象,也將使民眾更進一步懷疑國民黨做賊心虛,不敢開誠布公面對調查追究。國民黨果真出此下策,將會永遠和「不當黨產」粘在一起,幾乎沒有東山再起的機會。 

反之,如果國民黨就此放手,讓行政院成立委員會啟動調查追究,「黨產政治」的負面包袱,反有可能轉移到民進黨這邊。民進黨政府稍有不慎,「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很可能和台北市長柯文哲所成立的「廉政委員會」一樣,剛開始高喊「調查五大弊案」敲鑼打鼓,然後卻逐漸陷入「事實難以確認、法律難以追究」的辦案困境,最後則不得不眼高手低結案,尷尬面對「雷聲大雨點小、民意開始反彈」的無能困局。 

畢竟,民進黨所面臨的政治處境,與1990年德國清查東德共黨黨產完全不同。東德是民主革命,共黨已經解散,即使是共黨成員改名參選的民主社會主義黨(PDS),也支持清算黨產。反觀國民黨儘管2016年空前慘敗,目前仍是第二大黨,仍有很多政治籌碼抵制黨產調查追究。 

以柯文哲「五大案」為例,當時最大問題,就是檔案有如叢林,根本不知道有多少資料;人事早已均非,根本找不到相關人證;證人各說各話,根本很難斷論何者屬實。如今啟動「黨產調查」,由於時代更加久遠,相關政治勢力仍然糾葛,不管是人、事、物的查證勾稽,都將更加複雜困難。 

事實上,早在2014年7月22日,監察院歷經14年調查、前後共8位監委投入的國民黨黨產調查案,就已經由監察委員黃煌雄公布163卷卷宗,堆起來有489公分高。當時黃委員即表示,他從1995年成立「全民追討黨產聯盟」至2014年,已經花了將近20年時間,坦言最困難的就是舉證,表示「你隨便說說,國民黨就隨便敷衍了事」。他呼籲「各界要下功夫,具體舉證,才能讓國民黨沒有話說」、「要施予壓力,才能逼使國民黨真正還黨產」。 

如今固然民進黨從中央到地方,從行政到立法,已經全面執政,但是否有人還能效法「黃煌雄精神」,以白首窮經的徹查到底態度,全力投入黨產調查追究,恐怕不無疑問。畢竟,即使「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啟動調查,國民黨作為第二大黨,仍然不難訴諸不合作策略,不管是約談當事人、調閱公文卷宗、索取相關資料、現場進行蒐證,調查委員恐將飽受各種消極抵制。一旦稍有強勢,恐怕也將立刻面臨國民黨質疑,很難不在調查追究的過程中,掀起各種朝野角力。 

總之,通過不當黨產處理條例,民進黨只能高興一天,隨後的調查追究黨產,才是民進黨真正考驗的開始,不但將考驗民進黨的執政本事,也將考驗民進黨的毅力恆心。我們衷心希望,「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不要淪為另一個「台北市廉政委員會」,不要淪為王世堅議員所批評的「講的一畚箕、做嘸一湯匙」,反而導致選民空歡喜一場。

#國民黨黨產怎處理?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現正直播】94要客訴之立院風雲 NCC、考試院、大法官人事任命權卡立院 韓國瑜召集黨團協商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