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非新聞照片
疾管署統計,全台107所大專院校有愛滋生,24歲以下就學感染者803人。專家認為,在學感染者最怕揭露身分遭異樣看待,且校方和家長常是壓力來源。
根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統計,目前愛滋感染者存活人數有2萬7031人,其中小於24歲、確定在學者有803人,在大專部分,共有107所學校有愛滋生。
疾管署發言人楊玉玟今天(16日)表示,若感染者是學生,會依校園愛滋病防治工作指引列管,不會主動告知校方,因感染者生活和一般人無異,校園生活也沒有傳染之虞,且感染者若有就醫、生活困擾,也都可以向個案管理師、民間團體尋求支援。
楊玉玟說,有學者曾在行政院層級的愛滋病防治委員會提案,學校中有1、2名教職員知道感染學生狀況。這樣的提案用意雖好,但考量執行問題,學生也擔心暴露風險,沒有打算朝這方向進行。
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社工張正學下午受訪時表示,在學感染者比較擔心曝光後受到異樣對待。曾有一名感染者,已經申請上某大學,但無意間讓教官知道感染者身分,被迫簽下放棄入學書。後來就算學校認錯,願意歡迎感染者入學,但也擔心入學就被貼上標籤。
張正學說,國中、高中的感染者多跟家庭聯繫深,若曝光,經濟和生活都會大受影響。很多人遇到家有愛滋感染者都手足無措,不知道怎麼蒐集正確資訊,上網亂查,結果誤會更深,除了憂心孩子是不是同志或吸毒,就是誤會傳染途徑。
他表示,曾有感染者的媽媽不能接受小孩感染事實,又怕傳染給其他家庭成員,想方設法要所有家人都去篩檢,看在感染者眼裡,萬分心酸。
愛滋病毒透過血液、體液傳染,就算染病,隨醫療進步,愛滋感染就像慢性病一樣,只要規律服藥,降低體內病毒量到一定程度,沒有傳染之虞。
不過,張正學說,對愛滋的恐懼來自長期的刻板印象,很多人會去設想「怎樣的人會染愛滋」,是不是同性戀、性開放或吸毒,並加上道德批判。
張正學說,曾到校園做愛滋防治教育,發現國中、高中學生對愛滋感染認識已經比過去進步很多,反而是學校的老師、長輩相對保守。如果學校的師長對愛滋感染沒有正確、足夠認知,無法提供支援,就貿然讓校方知道感染者身分,反而增加暴露風險,應該審慎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