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那些年,台灣的中國宮殿式建築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中正紀念堂。

圖、文/Ramble Taipei 漫步台北

中正紀念堂,顧名思義,是為了紀念先總統蔣中正先生而蓋的紀念館。中正紀念堂及兩廳院均採用中國宮殿式建築風格,自1950年至1980年,台灣官方或半官方的建築採取此種風格。為進一步瞭解這段歷史背景,「Ramble Taipei漫步台北」專訪了銘傳大學建築系教授徐明松,帶我們瞭解中正紀念堂及兩廳院的建築特色,以及那些年台灣的中國宮殿式建築。

  歷史背景

徐明松表示,中正紀念堂用地在日本殖民統治時代原為一軍事用地;國民政府來台後,一開始由國防部接手,1970年代初期曾討論過要將這塊用地做為現代化的商業中心,以疏解西門町的都市人口與交通。然由於蔣中正先生於1975年(民國64年)逝世,這塊用地很快地被指定為中正紀念堂預定用地。

▲國家戲劇院。

  建築特色

中正紀念堂的設計與規劃採取競圖方式,公開徵求海內外建築師,提供設計構圖,經由初審、複審等過程,最後採用建築師楊卓成的中國式宮殿建築設計。

徐明松指出,中正紀念堂於1980年完工,儘管採取宮殿式建築風格,但若與典型中國帝王陵寢-明十三陵相較,兩者之間有很大的區別。徐認為,中正紀念堂的設計概念近似南京中山陵,但也有建築師認為是從印度的泰姬瑪哈陵得到啟發。

中正紀念堂基地總面積為25萬平方公尺,主要建築包括紀念堂本身以及園區廣場兩側的音樂廳及戲劇院,構成三山並立的佈局;另外還有牌樓及環繞整個中正紀念堂園區的環外迴廊。

1. 政治語意豐富

中正紀念堂的本體建築有70公尺,約20層樓高。中正紀念堂的政治語意豐富,其屋頂是八角型,代表著八德「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寶藍色琉璃瓦的屋頂、白色的大理石牆壁,還有紅色的如意花壇,分別代表國旗「青天、白日、滿地紅」的「自由、平等、博愛」精神。

紀念堂建在三層寬廣的基礎上,方形的平面表示「中正」之意。三個台階象徵三民主義的「民有、民治、民享」。紀念堂的正面通往大廳的階梯共有89階,則象徵著蔣中正先生享年89歲。

2. 兩廳院與牌樓亦採中國宮殿式設計

戲劇院及音樂廳的建築與八角造型的中正紀念堂,連結起來接近北京紫禁城建築的重要建築軸線。兩廳院也是採中國宮殿風建築風格,國家戲劇院採用皇宮宮殿等級最高的廡殿頂,國家音樂廳則是採用宮殿常見的歇山頂。

徐明松表示,中國式建築強調層次,像是民間建築常以庭院來區隔廳院,像是「三進二院」式建築;官方建築則以牌樓做為區隔。中正紀念堂前的牌樓亦是仿照中國宮殿式風格,其牌坊規制為「五門六柱十一間」規格,與古代皇陵前「神路」建築的牌樓相同,屬於中國傳統建築的最高等級。

▲國家音樂廳。

  南海學園計畫

徐明松指出,台灣同一時期蓋了許多中國宮殿式建築,其主要原因在於國共衝突對立,國民政府為與中共區隔,以確立其承繼中華文化之道統與法統地位。

中共於1950年代開始推動三反、五反以及大躍進等大規模的群眾進運動;1966年更發動文化大革命,使得許多中國文化遺產遭到破壞。

另一方面,國民政府已開始思考如何與中共區隔,以推動民生主義之文化建設為目的,自1950年起劃出台北市植物園部分土地成立南海學園,推動「南海學園計畫」。自1967年成立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現名為文化總會),展開以復興中華文化為目的的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捍衛中華文化。

▲科學教育館。

南海學園內各館舍具有強烈的中國建築特色,包括學術機構(中華民國孔孟學會)、政府機關(農委會林業試驗所、教育廣播電台)以及相關展示館(歷史博物館、藝術教育館、科學教育館)。

徐明松表示,在那段期間,台北有許多官方或非官方的建築多為中國宮殿式的建築,像是圓山飯店、台北廣播電台、中山足球場、銘傳大學、文化大學以及陽明山中山樓等等。這股風潮幾乎橫跨了20年左右,中正紀念堂及台北車站則屬於中國宮殿建築風潮末期的代表。

▲國立歷史博物館。

▲台北廣播電台。

▲圓山飯店。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