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翁崇文、涂永全/高雄報導
路面坑坑洞洞到底問題出在哪?因為路不平,台灣還曾有騎士因此喪命。鋪設路面的柏油專家不諱言,台灣依交通量訂出了鋪設厚度,但因為經費不足、人力的關係,經常厚度不足,少了大約十公分,還有補丁也是關鍵問題之一。正常情況應該要有四個步驟,但因為只是補丁,工程或包商鋪上黏油礫石,只簡單拍一拍便宜行事。
路不平為人詬病,問題出在哪?這是台灣鋪設路面工程空拍,庖除路面後,工程車鋪上碎石,再一層混合黏油的土礫,最後的步驟是壓路機滾壓,而在施工完畢後,基本上要等十個小時後才能使用,但實際上執行面真的如此嗎?
▲台灣鋪設路面工程空拍。(圖/翻攝Jimmy Yang)
義大土木工程教授林登峰:「厚度不夠是跟經費有關,如果經費不足相對會比較薄。」
專家指出因為經費問題,路面厚度不足。依據交通量所訂出的路面厚度,要鋪20到25公分,但施工單位簡化,主要道路5到10公分是經常的事。還有補路的功夫也是關鍵之一,其實正確的步驟應該要先把坑洞切割出來,再把土石清除,然後鋪黏油再滾壓壓實路面。但台灣也經常簡化步驟,鋪上黏油礫石時候就拍一拍壓實了。
義大土木工程教授林登峰:「基於人力或其他因素,或許沒有那麼落實。」
看看別人,想想自己,國外的工法有沒有值得借鏡的地方。像在美國黏油和碎石分開鋪設,要鋪兩到三層;但台灣是混合後再鋪,不過專家卻說,這樣無法控制熱拌的品質,台灣的方法其實比較適合多雨的天氣。
▲美國和台灣鋪路對比。
義大土木工程教授林登峰:「在台灣是一個多雨環境,所以路面有很多坑坑洞洞,對騎士是個很大致命傷。」
道路坑洞動輒嚴重影響騎士的安危,相關單位如果能把基礎作好就能減低傷害。
▲路面不平坑洞多,對騎士造成很大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