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Pixabay
文/鄭肇祺(換日線Crossing)
過去很多文章、講座向不少人傳授了申請北美研究所的攻略,但普遍沒有提及當申請者成功出國後,一個人要怎樣完成當初設定的目標。
如果以取得博士學位為目標,我認為報考研究所及決定出國前後,更重要的是了解如何在四至八年之間完成學位。我看過不少人中途因故輟學,也有一些人在旅途上把自己的人生封閉起來。因此希望能在此分享一些經驗:我的經歷當屬人文社會科學學科範圍,但在專業訓練中,這些經驗能通用於各個領域。
我出國的念頭在碩班就出現了,但真正準備、申請、成功申請到博班,然後起行,不過是一年左右的時間,出國的時間身心靈都未準備好。在五年多的博生生涯中(尚未完結),我繞了一些路,所以也很努力去找資源來彌補個人能力的不足,過程未能盡善盡美,但亦累積少許心得。在此分享一下個人經驗,希望各博士生能維持其精神及社交健康,並發展出專業能力,應對攻讀博士學位的全方位挑戰。
學習過程中,我發現在北美學術體系內,如果學生能多一點去主動面對人群和自己,並利用下面提及的資源,博士生涯能順利一點,個人心理狀況也會健康一點,在做決定時也可以輕鬆些。
1. 英文能力
國際學生普遍存在英文能力不足的問題,這件事情與你在國內花了多少錢上補習班,讀了多少教材無關;因為英文不是母語,我們總有「我口講不出我心」的毛病。再加上,我們學過的生字、語句多半都是用來應付考試,在北美的日常生活中,這些基本功根本不夠用。為了解決問題,我在第一、二年常去大賣場,看它們的價錢牌,也閱讀家中定期收到的宣傳雜誌,這些包含每週特價食材、家居用品、汽車零件等十分實用的英文詞彙,圖文並茂;介紹樓盤單位的形容詞也非常實用。後來,我更發現在網上也有這些材料,在滑臉書後,花十分鐘看看沃爾瑪、亞馬遜,也不失為提升英語能力的方法。
2. 社交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請盡量和說英語的人走在一起。這不代表你要和講中文的新朋友絕交,但多一分鐘講英文,你的語文能力就高一點。北美學校大多數都定期舉辦活動,如講座、電影會、派對,甚至朋友們星期五下課去喝杯酒,請不要錯過,那怕你去了酒吧只點一杯果汁。這些社交場合是我們練習英語及社交能力的最佳時機,大家會講一些和研究無關的課題、笑話;我們也可順便訓練自己如何在一分鐘自我介紹,找個有趣的話題,甚至找到未來的工作機會。一石多鳥的機會,在學術界比比皆是,關鍵在於我們能否前進一步,參與其中。
3. 寫作能力
學校的教學資源並不限於系上,我很多時間都在寫作中心(writing centre)渡過,我會上他們的寫作課,找導師面對面交流,並逼自己講出想法,修正運用英文的準確度。博班大部份時間都在寫作,而且,閱讀我們計畫書、論文等文件的讀者包羅萬有,要讓他們在三十秒鐘內看完第一段並有興趣讀下去,能寫出精準而有趣段落的能力非常重要。圖書館及寫作中心的工作人員,正正是我們練習的好對象。更重要的是,外間專業修改文章的費用高昂,這些學校提供的服務,大多免費,能讓你省下一些金錢,實在划算。
請記得,無論你的英文和寫作技巧多好,一開始出國時自信總是會差一點點,犯的錯誤會多,應該找幾位能讓你獲得信心而又專業的朋友。這些寫作中心的人員和你沒任何利益關係,當然就是很合適的對象。
4. 教學能力
北美學校大多給予博士生助教機會,亦可能讓我們嘗試當講師;遇到機會時,請不要錯過。在進入課程後,就請先看看學校有沒有教學及學習中心(teaching and learning centre),裡面的課程可能是免費的,參加者是博士生或初上職場的教授,正好提供絕佳的機會給你訓練自己的教學能力,並找尋合適的教學方法和風格,尤其是教室文化在世界各地不盡相同,老師及學生的權利、義務及道德標準,也是我們該去學習的東西,這些課程正好讓我們短時間內提升教學能力及職業的敏感度。我個人也喜歡當助教時去上老師的課,吸收老師講課技巧,學習他們怎樣安排作業,吸引學生來聽課等,請不要等待到自己獨自教學的機會來臨時,才發現能力不足。
5. 組織能力
參加學生會、學會和其他專業服務,實在會花我們一點時間,不過過程中會得到很多。你會收獲一些朋友,了解就業市場動態,並修習得一些能轉移的工作技能(transferable skills)。同時,你的未來僱主很可能不在本校,你在學生時代建立的專業及人際網絡,就是你日後找工作的社會資本了。我會建議你一年只做一件事,如辦一個會議,參與一個學生或專業期刊的徵稿工作,或成為學系學生會的代表。你的本業是研究,時間別被組織工作長期佔據。請記得這句話,因為我們有時候研究的意志會變得薄弱,那些組織在那時候就變得很吸引人。把承諾了的工作做好,就可以了。
6. 管理寫作時間的能力
在北美,研究的流程是寫計劃書、申請經費、田野/研究、寫論文、出版,然後把履歷內容加強,繼續下一循環。有時不同的循環會重叠,但重點是你會寫東西,而且是每天寫、定期投出去。請別太相信自制能力,在國外我們會變得軟弱一點,在房間內,這一分鐘打開文件檔,下一分鐘可能就在看電影了。我有時會參加學校圖書館的 boot camp,由第三方安排一個四小時的時間,每個人被鎖在一個教室,電腦網絡被關掉,我們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寫作。另一個建議是找幾位朋友組成寫作小組,定期交換文章初稿,並要求對方在某一個時間投稿。沒有投出稿子、申請,經費沒機會進你的口袋。
7. 和指導老師溝通的能力
指導老師是你這幾年的旅程中,最具影響力的人。他們受僱的其中一個條件,就是指導學生:一般而言,這些老師也是有熱情理想的人,他們對你的研究計劃感到雀躍,也希望把你磨練成獨立的研究人員。在這裡,你是在找尋自己的定位,老師就給你一點指引,也先保留了一點絕技在心裡,讓你能積極地探索新事物,建立自己的專業能力及學術風格,在畢業後方能進行知識生產。指導的關係是一種契約,我們和老師對這一個學位有一定的承諾,在合適的環境下,我們共同走過這一趟旅程。但不要勉強自己,如果你發現和該位老師溝通不來,你有權更換指導老師。雖然學系上總會有些學術政治,但是真正要完成學位的人是自己,遇上問題就別浪費大家時間了。當然,找到合適的指導老師後,我會選擇信賴他/她,因為他/她就是最想看到你畢業的人。
8. 自我修復能力
你將會在這幾年面臨一次又一次的信心危機。這是正常的,研究室內每個人都會經歷過,你不必隱藏這些問題,他們會是很好的傾訴對象;換言之,你也可以成為其他人的最佳聆聽者。別因為自己不是本地人,就覺得低人一等;愈想不開,你的精神健康愈差,畢業的時間愈往後延。另外,我建議定期找一個讓自己獨處的時間及地點,這小小的私人空間可以是大自然,也可以是咖啡廳,放下研究及學業,嘗試和自己對話。這是不容易做到的,因為壓力一到來,你可能會陷於情緒之中,埋怨自己「額外」花了時間做了沒生產力的事;可是,如果不定期修復那個一直存在的傷口,到論文口試之前,你可能就先選擇離開了。
結語:
如果你部署了很多年才如願出國,希望這篇文章能再給你一些善意的提醒,減輕未知的未來帶來的沉重壓力。
如果你偶然燃起出國的念頭,又幸運地準備要起行了,希望我的分享能讓你在這趟旅程少繞一點路。
請記得,在你登上飛機出發到那未知的他鄉時,你就開始兌現承諾了。在預估的年期內,你有一個目標去完成。以上的建議,或許能讓你生活好過一點。但是,假如在旅途中有一件令你更雀躍的事情,能使你甘願放棄這個學位的話,請在聽取不同人士的意見後,相信你的所思所想來作出決定。博士學位是榮譽,也是走向學術、產業的踏腳石,但並不是人生的全部。培養以上面的各種能力,當能應用在你另一個旅途上。
關聯閱讀
夢想,不該是一個工作或一個身分──遠行的夏季,寫給想要出國的你/妳
「名校保證班?代辦一條龍?」──出國唸書前,為自己的人生認真做一次功課吧!
「男人、女人、女博士」──博士之後,是進化還是即將被淘汰?
關於作者
鄭肇祺
加拿大卡加里大學人類學博士候選人
執行編輯:郭姿辰
核稿編輯:張翔一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換日線Cross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