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紀宛宜、林永明/採訪報導
席捲全球的企業B勢力,MIT洗髮精為何能讓北歐五國驚艷,紛紛掏錢買台灣貨?原來關鍵是贏在「環保一條龍」,不但裝洗髮精的瓶子,埋入土裡能百分百完全分解,瓶底還藏了2棵種子,每用完一瓶就等於幫地球種2棵樹,公司總部更設在海拔3百公尺高,因為每上升1百公尺就降溫0.6度,所以1年只有35天需要開冷氣,標榜自己的用電自己造,甚至電還多到每年能賣給台電5萬度。
董事長葛望平:「3樓要能夠隔熱,做棚子我們乾脆做太陽能板,一方面可以發熱、一方面可以讓頂層不要那麼熱。」用太陽能板當遮陽棚,自己造電、自己供電,還能賣電。
董事長葛望平:「我們綠建築從2012年的6月5日到現在,今年的6月5日剛好是4年的時間,我們賣給台電也200多萬了。」
外觀採清水模建築四周綠意環繞,除了太陽能還有風力發電,很難看出這是一家Made in Taiwan的洗髮精品牌總部。
董事長葛望平:「一年把大量的冷氣費用或空調費用能夠降低,所以我們就選在這個地方,這地方是海拔300公尺,其實海平面上升100公尺,可以降溫大概0.6度,我們去年一年開冷氣,實質上開了25天不到。我們把每一個門、每一個窗都做得跟門一樣大,讓導風量最大, 今天也是一樣完全不需要冷氣。」
省電以身作則,節能減碳4年來,等於幫地球種了1萬多棵20年大樹,累積發電量達22萬多度,每年還能賣給台電5萬度,等於愛地球的同時,也幫助企業獲利。董事長葛望平:「賣電的收入其實是做在員工福利上面,我們員工除了薪資有伙食費用之外,我們額外提供免費的有機蔬食。」
與過往資本主義下,公司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不同,台灣有越來越多B型企業產生與環境共存榮,從「善」的角度出發追求永續發展。董事長葛望平:「我們是獲利者也應該是承擔者,這種屬於比較社會型態的模式,或是B型企業的模式,它是可以獲利的,可以自己生存的很好,我們的成功也會鼓勵更多年輕人,創業的時候去考慮參與社會企業的發展。」
用來裝填洗髮精的瓶子一捏就碎,百分之百可分解,為了把綠能落實在產品中,研發團隊不斷跌倒,每走一步都和著血淚。
設計中心協理劉雪橋:「我們需要它可以分解,又可以保護裡面的內容物,我們在第一批我們印象非常深刻,就是整批我們做出來好高興喔!可不可以分解?半年後我們就知道它可不可以分解,因為到客戶那邊他用了一次就爆掉了,我們印象非常深刻,那時候我們賠了蠻多錢。」
這樣的可分解瓶成本是一般塑膠瓶的200倍,主要成分來自廢棄蔬果和玉米澱粉,除了不汙染環境,每個瓶子都幫地球種樹。董事長葛望平:「當你這個瓶子用完之後丟在土裡面,半年以後就會完全分解,會露出來裡面有2棵咖啡生豆,它經過半年左右的時間就會發芽。」
▲全球首創洗髮瓶中樹。
全球首創洗髮瓶中樹,透過可回收及再生循環,真正做到從搖籃到搖籃。董事長葛望平:「這當初我們3年前丟下去的(種子), 現在已經長那麼高了,這是相思樹,已經是台灣原生種了。」
從硬體到軟體一手打造綠色企業的葛望平,過去為了環保的堅持常常被同業笑傻,更為了蓋這座綠能總部而發不出員工薪水,但今年全系列產品,成功打進對環保相當嚴苛的北歐五國,是台灣唯一,更是亞洲第一。
董事長葛望平:「亞洲來的美妝產業怎麼可能會在歐洲有機會呢?因為在有機天然環保,他們觀念比我們好很多,技術也比我們先進,其實我們已經不一樣了,我們的消費者都正在改變,他支持越健康的東西,他認為更具有社會責任的東西,還有消費責任的東西,我覺得這雖然是個藍海,可是絕對是未來的紅海,每個企業都會走到這個階段。」
綠色供應鏈讓葛望平在獲利的同時無愧於地球,這本善的生意經除了讓消費者認同,更用環保聚焦世界目光。(整理:實習編輯鍾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