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楊晴雯/台北報導
在睡夢中常出現拳打腳踢,甚至力道猛烈揍得枕邊人鼻青臉腫、長期便秘、情緒低落等情形,你知道嗎?這可能是和巴金森氏症有關。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吳雅純說,上述這些症狀和日常生活習慣無關,而是未來罹患巴金森氏症高危險族群的表現,此疾是屬於退化性疾病,大多不會遺傳,且經過藥物治療,存活期時間長。
巴金森氏症是腦部深層神經核退化所致,對智商不會造成影響、患者是清醒的。吳雅純表示,巴金森氏症大部分不會遺傳,是偶發性的,屬於動作量減少的動作障礙疾病。她舉例說明,例如一般人在走路的時候,手會自然擺動,但巴金森氏症患者則是會將手貼在雙腿兩側,只有腿部行走,就像「木頭」一樣。
▲醫師吳雅純說,巴金森氏症經過藥物治療,一般都有良好的成效。
由哪些症狀推測,未來是罹患巴金森氏症的高危險群?吳雅純說,做惡夢時拳打腳踢,甚至還把床伴打到受傷、經常感到憂鬱、無原因的嗅覺變差、以及便祕有可能也是在巴金森發病前20年以上就先表現出來的、還有個性比較一板一眼、固執的人,都是目前具參考價值的預測。為了怕民眾誤會,在個性因子的部分,吳雅純進一步補充說,這不是指將個性變得隨和,就能降低罹患巴金森氏症的風險,而是原本就有潛在發病的可能,才會有固執個性的出現。
巴金森氏症是一系列症狀的組合。吳雅純說,常見的症狀包含行動緩慢、手腳顫抖、走路彎腰駝背、步伐呈小碎步、字越寫越小、面無表情等。
在治療部分,須配合專科醫師指示,以少量多餐的方式服藥,且藥物應與食物隔開1小時以上服用,以免影響藥物的吸收。發病多年後的巴金森病人,也可能續發失智症,屆時還應接受失智症藥物的治療,以延緩智能退化。吳雅純提醒,有相關症狀的人應盡早就醫診斷,確診為巴金森氏症後,規律服用藥物,大部份治療效果都不錯,可存活15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