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楊晴雯/台北報導
據統計,台灣近20年來胃食道逆流盛行率已成長超過5倍之多,平均每4人就有1人深受困擾。國內有項最新調查顯示,國人胃食道逆流盛行率已經升至28%;進一步分析更發現,自覺沒有胃食道逆流者,經內視鏡檢查結果確診率竟高達25%。醫師提醒,如果出現火燒心或胃酸逆流的症狀,尤其出現在夜間,相較於沒有夜間症狀者,罹食道腺癌機率高10倍。
為了瞭解民眾經內視鏡檢查,對自身胃食道逆流問題的認知程度,台灣消化系醫學會與健康吉美健檢中心近日發佈相關調查指出,接受內視鏡檢查的民眾中,有34%自我感覺患有胃食道逆流,但是即便自覺身體症狀有異,竟高達67%三年內沒有接受內視鏡檢查,忽視身體警訊。
健康吉美健檢中心院長楊培鎮進一步說,「將民眾自評問卷和實際內視鏡檢查結果做比對,發現自覺沒有胃食道逆流者的內視鏡檢查中,竟有25%被確診,可見自我感覺良好的病患不在少數。」
楊培鎮說,生活壓力大、三餐不正常、肥胖者(身體質量指數BMI大於24)等皆為胃食道逆流高危險群,還有抽菸的人罹患此疾比例較不抽菸者高出40%;台北慈濟醫院胃腸肝膽科主任陳建華表示,飲食喜愛重口味的民眾也要注意。
胃食道逆流常見症狀有哪些?楊培鎮表示,胸口灼熱、胃酸逆流是典型症狀;其他非典型症狀像是,聲音沙啞、夜間盜汗、慢性咳嗽、氣喘、喉嚨有異物感到卡卡、刺刺的,以及胸痛或胸悶。他特別提到,如果出現胸悶痛的情形,應先到相關專科就醫,先排除心臟方面疾病,再轉介至腸胃科檢查。
陳建華表示,長期胃食道逆流,會造成食道腐蝕性傷害,恐提高食道病變和致癌的風險,包括巴瑞特氏食道和食道腺癌。研究顯示,一周出現一次以上火燒心或胃酸逆流症狀者,罹患食道腺癌的機率為沒有症狀者的7.7倍;若火燒心或胃酸逆流的症狀出現在夜間,則相較於沒有夜間症狀者有10.8倍罹患食道腺癌的機率。
由於現代人作息不正常、三餐不固定,不少患者無法配合服藥時間,餐內、餐後、或睡前服藥,各種狀況都有,不但症狀沒有改善,還可能惡化,甚至讓夜間症狀影響作息。
陳建華強調,控制夜間症狀是治療胃食道逆流的重要目標之一,目前的主要治療藥物為質子幫浦抑制劑(PPI),傳統PPI需要於飯前15~30分鐘服用,但是有五成患者服用傳統藥物時,無法配合固定服藥時間;而在未有醫囑的狀況下,患者會自行增加用藥量,主要是因為症狀無法得到持續控制,比例超過七成。
目前新一代質子幫浦抑制劑藥物,服用時間不受限制,症狀控制達24小時,方便配合現代人作息,可提高藥物順從性和改善治療效果,目前已有健保給付,為胃食道逆流患者提供治療新選擇。
▲飲食喜歡重口味的民眾,是罹患胃食道逆流的高危險群。(圖/記者楊晴雯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