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單小懿/商業周刊
時間回到2015年12月31日,台北國際會議中心,陳昇跨年演唱會。午夜12點多,他背對觀眾唱起20年前的老歌《鏡子》,因為才開口,便紅了眼眶。
台下3千名聽眾,像老朋友般,有人喊著要他別難過,更多人是安靜的,聽他把人生的矛盾與辛苦的感情,邊哭邊唱出來。這場以中年人居多,鮮少激情。
但,它卻是台灣流行音樂歌壇中,跨年歷史最久的演唱會。
集製作人、創作人、歌手及作家於一身的陳昇,自1994年舉辦首場個人跨年演唱會,現已邁入第23年,沒有一年間斷,是台灣流行音樂史上最久的紀錄。
究竟他跨年演唱會長銷的魅力何在?
▲陳昇在台北信義區舉辦超過20 次跨年演唱會,從一片荒蕪的東區,唱到現在是首善之區。(圖/郭涵羚攝影/商業周刊)
不給激情,讓歌迷找自己
「跨年倒數」施放煙火,意味告別過去、迎向未來,但陳昇從不按時間倒數,而是根據現場氣氛決定倒數時間,搭配愛土地的《歡聚歌》。與其強調積極向上的光明面,他更希望大家珍惜此刻,所以現場看不到激情的擁吻、熱烈的鼓掌流淚。
支持他不溝通表面刺激,轉而呼喚更深層哲學主張的,正是「昇粉」。
參加過18次陳昇跨年演唱會的作詞人黃婷指出:「是一群不需要狂歡分享、期待陳昇喚起內心深處自己的人。」
參加者平均年齡落在30到45歲之間,有7成以上參加超過3次的跨年演唱會,且男多於女,這群人脫離青春夢幻年齡,在生活、工作、經濟的擠壓中,對跨年感受也大不同。
不做最大,專注作品精緻
除了粉絲客層對位外,作品也具備普同性的價值觀:人文關懷和隨興自我。
滾石國際音樂董事長段鍾沂分析,陳昇喜歡記錄土地和小人物的故事,透過描寫平凡的人、平凡的事,構築出平凡世界的美好。其次,他主張隨興的生活態度,並且大量描寫男性內心的惶惑和情感,這都是中年觀眾會在意的事情。
上述元素,貫穿陳昇過去28年的作品,他每年維持發行1到2張專輯,跟著這群人從學生時期到成家立業,一路共享價值觀。
曾經,他挑戰4,200人的台大體育館,並搭建四面台,是他演唱會之中最有設計感的一次,但追求最大,卻讓他更困惑。
「當時我40出頭,很迷惑、很躁鬱,對自己和整個世界、硬體設備都不滿意,」陳昇回憶,「那是辦秀、不是辦演唱會的地方,我不是這塊料,我要追求作品的專注和精緻。」
固定開唱,確保「我很好」
2002年6月,陳昇和樂團成員在夜店爭執中被人用酒瓶圍毆,導致頭部出血和顱骨骨折,術後復健的他沒收入,當年年底,仍跟銀行、出版社借錢辦跨年演唱會;2010年11月,陳昇母親肝病過世,他仍維持跨年。
固定舉辦,除了與歌迷重逢,更多是陳昇對自己的確定。
高職汽修科畢業的他,當兵時接觸音樂,之後為討生活、半路出家開始音樂創作,因想賺更多錢,決定登台成為歌星。缺乏好學歷,也無專業訓練,背景的欠缺,即使他在唱片銷售量最好的90年代,也從未習慣過「歌星」身分,「懷疑」成為他創作的原動力。
因為不安,跨年演唱會反而成為陳昇跟世界最明確的約定。固定的時間、地點、氣氛,也呼喚著聽眾,從青年聽到中年,找到一種確定。即將59歲的陳昇說,「就像農夫種田,就是一直種,作品出來就收成,其他都是附加。」
※精彩全文,詳見《商業周刊》。
※本文由商業周刊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