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祐慈、古高樹/採訪報導
台灣僅存唯一一間氣球工廠,屹立不搖56年,光每年產銷量就高達6億顆氣球,行銷全球120多個國家,創造2億元年營收,他們能挺過大陸低價競爭,最大原因就在16年前,已經領先同業導入全自動化生產,每天最高產能可達200萬顆,氣球品質也大大提升,賣到連對岸中國大陸的廠商都來仿冒,最後他們是在包裝上印國旗才杜絕。
一拗、一折,再轉一轉!長條形的氣球馬上變身兔子、頑皮豹、天鵝,或是一束氣球花,如果你不會折氣球沒關係,氣球本身就有不同造型。
記者張祐慈:「氣球不只有我們平常看到的長條形、圓形,或是愛心形狀。在全台第一間,也是唯一一間氣球博物館裡面,我們可以看到各種形狀的氣球,像是這樣做出來也可以變成一顆紫色的蘋果。」
甚至有的氣球,只要吹氣,就能變成一隻鳥或是一顆皮球,樣式五花八門,這間位在台中的氣球博物館,也是目前台灣僅存的氣球工廠,每年平均產銷6億顆氣球,行銷全球120多個國家,創造2億元年營收,能在台灣屹立不搖56年,靠的就是與時俱進的技術與設備。
產線上正在生產的小水球,一批300顆,總共8個步驟,2小時內一氣呵成。氣球廠總經理游善伯:「凝固劑是讓橡膠很快速的時間附著在它上面,又均勻又快。它到定位它就停止,停只停一下讓它吃飽。這一邊4個顏色,那邊再4個顏色,一次就8個顏色,所以我們可以每天就可以出貨了。」
氣球要健康不易變質,關鍵就在熱燙脫酸這個步驟。記者張祐慈:「如果沒有經過排酸會怎樣。」
氣球廠總經理游善伯:「他存放的時間會很短,大概半年不到就開始變質了,簡單講白色氣球會慢慢變黃。」
氣球廠總經理游善伯:「最後一道要烘乾之前就是沾在上面,如果說你沒有這道的話,氣球離膜就黏成一坨了,就像甜粿一樣。」
氣球廠總經理游善伯:「像這個機器是我們自己研發的,我們就世界唯一的。」
氣球廠第3代總經理游善伯,16年前領先同業導入自動化生產,目前擁有6條全自動氣球生產線,每天最高產能可達200萬顆大小不一的氣球,從2吋的小水球到72吋的大氣球都有,還提供氣球印刷的客製化服務。
在氣球上印圖案的工作,就像綜藝節目裡的氣球懲罰,正在工作的阿姨們,隨時都可能被碰的一聲嚇到。氣球廠員工:「剛開始學的時候真的會怕,大家都會怕。」
30年前台灣氣球產業極盛時期,全台有20家氣球工廠,當時全靠手工生產 ,但隨著產業外移,加上大陸、東南亞低價競爭,同業紛紛關廠轉行,總經理游善伯堅持根留台灣,自動化產線不僅讓效率提高,氣球品質也大大提升,賣到連對岸中國大陸的廠商都來仿冒。
氣球廠總經理游善伯:「仿冒我的包裝全部一樣,加上連made in Taiwan都放進去,那他made in Taiwan敢放,那我想說國旗他一定不敢放,袋子裡面放國旗、箱子放國旗,連盒子都放國旗,再加上仿偽商標,在那個封口的地方都放進去,那時後才解決,2004開始才用國旗下去抵制。」
為了發揚MIT氣球的名號,10年前游善伯將氣球工廠推向另一個新領域。氣球廠總經理游善伯:「做博物館也是有一個目的,因為有人放風聲說,台灣都沒有人再做了,都是進口的啦,我就是要證明說我還在做。」
在這兒我們見到台灣氣球產業的興盛沒落與再生,擅用製造優勢拓展產品服務,單價10幾元的氣球,也能吹出億元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