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臉書玩得不要不要的?研:憂鬱風險恐增2.7倍

記者楊晴雯/台北報導

經常使用社群媒體,可能會讓你更不開心!董氏基金會今(9)天指出,美國匹茲堡大學有份研究報告,針對19至32歲的美國人進行社交媒體使用狀況做調查,並同時評估其憂鬱風險,結果發現,使用社交媒體的時間越長,得到憂鬱症的風險越高。醫師提醒,如果有睡不好、沒耐性、減少與他人互動的傾向,很可能是過度依賴社群媒體徵兆。

臉書、打字、上網(圖/攝影者chia ying Yang,flikr CC License/網址http://bit.ly/2kkVL1X)

董氏基金會表示,美國匹茲堡大學研究指出,使用社交媒體的時間與罹患憂鬱症風險成正相關。(圖/攝影者chia ying Yang,flikr CC License/網址http://bit.ly/2kkVL1X)

該份研究是出自美國匹茲堡大學,研究對象為19至32歲的美國人,共計1,787名。受試者於2014年填寫一份問卷,詢問其這一年間使用社交媒體的頻率(包含Facebook、Instagram、Snapchat、Twitter、Tumblr等),同時以「病患自我報告之結果測量資訊系統憂鬱量表」評估其憂鬱風險及徵兆。結果發現,參與者每週平均使用不同形式的社交媒體頻率為30次,每天約使用61分鐘,竟有超過1/4的參與者呈現高度憂鬱傾向。

「受試者使用社交媒體的時間與罹患憂鬱症風險成正相關!」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執行副主任李麗亭表示,該研究進一步分析,查看社交媒體頻繁的人,感到憂鬱情緒較不常查看者高出2.7倍,一週中花最多時間於社交媒體上的人,罹患憂鬱症風險則為一般人的1.7倍。

阮綜合醫院身心內科主治醫師洪櫻娟表示,社群媒體的普及性已成為現實人際互動的延伸,適當使用社群媒體有助於擴展人際關係,對於不善交際者因對現實人際互動較為敏感,隱身於網路可以降低與他人面對面互動的壓力,所以在社群媒體上的表現較為活躍。

不過,若過度沉迷於社群媒體且無其他生活重心,容易僅注意到他人過度美化的生活表象。洪櫻娟提醒,尤其過於在意網路上他人的評論與按讚數,當出現頭痛、睡不好、心悸胸悶、易怒、沒耐心、減少與他人互動、對原本喜好事物失去興趣等症狀,可能代表過度依賴社群媒體,親友需提高警覺。

「使用社交媒體切勿只是羨慕他人生活,應當分享與分擔朋友的生活起伏。」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提醒,若發現朋友於社群媒體上經常出現負面情緒發言、或突然消失於社群,則須回歸現實生活,透過面對面的互動,釋出問候與關懷。

#《祝你健康》健康知識報你知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