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攝影/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臺灣歷史文化及語言研究所碩士生 邱偉欣 林良憲
(刊載於高雄文獻第三卷第二期,157-170)
已經正式舉辦20餘年的高雄林園鳳芸宮「海上巡香」活動,為四年一科的重要宗教 慶典,每次都在媽祖聖誕前舉辦;海上巡香當天,中芸漁港所有漁船皆載著神轎出發,循海路前往臺南安平與靈濟殿會香。這是地方上行之有年的重要慶典,而且近幾次舉辦 以來,規模日見擴大,參加的漁船的數量也逐漸增加。為了解這個慶典的特色,起源和發展,兩位筆者親身參與觀察並記錄了這次2013年海上巡香活動,並試圖從活動中梳理 出初步的社會文化脈絡及意義。
。
圖1 代表香火傳承的香擔(林良憲攝)
本文旨在探討林園中芸鳳芸宮及靈帝殿 所舉辦之四年一科媽祖海上巡香活動。本海 上巡香活動每四年舉辦一次,地點起自林園 中芸港,目的地為臺南安平。有別於其他陸 上的媽祖進香活動,此活動是在海上進行, 參與宮廟更擴及屏東,是中芸及附近地區一項重要宗教盛事。筆者透過 2013年的海上巡香活動實地訪查,試圖初步探討這個活動的歷史脈絡及社會文化意義,誠如本文主題
「尋」與「巡」,尋即是經由海上香路尋找其歷史根源,如同先民早期前往安平捕魚之時,尋求諸神的庇佑,更為安平與林園兩地建立不可分割的交誼,始有海上巡香的 誕生;透過媽祖的出海巡視,祈求能為依海為生的林園漁民帶來漁獲之利及保佑出入平安。由於目前關於此活動的論述不多,希望透過本文能對鳳芸宮海上巡香有初步的理解。
壹、林園鳳芸宮與靈帝殿之沿革
本次海上巡香活動為林園鳳芸宮及靈帝殿共同舉辦,於此簡單介紹其建廟沿革及發展,鳳芸宮位在林園區的中芸漁港旁,香火鼎盛,是當地的信仰中心。鳳芸宮主祀天上 聖母媽祖:
本宮緣起於清光緒12年(西元1886年歲次丙戌)年前,有一艘廣東省潮州南 澳島嶼貨船到此載貨,遭遇風浪擊沉,其中一位船客,奉持媽祖金身安抵中芸 灘頭,安奉於葛府千歲小祠祭祀,為感謝護持庇佑之恩,於是搭寮祭祀,早晚 焚香膜拜......鑒於歲久失修,且香火鼎盛不敷使用,特予發起重建之議......於 民國70年11月落成巍峨壯觀之崇臺高閣,而告完成如今之鳳芸宮。1
據廟方說法,當地人習慣稱呼鳳芸宮為媽祖廟,而該廟的媽祖,是百餘年前由海上漂流而來,護佑當地漁民航行安全、漁獲穩健等等。此外,隨同海上巡香的另有林園靈 帝殿主祀何府千歲。
據約民國26年時,本境因受病毒侵擾,村民知曉何府千歲神威廣大,誠心 前往 東港靈帝殿邀請,前來賜教果然靈驗異常,不久之後便組成王爺鑾並塑造 金身,開始在本境復興 濟世,開創王爺鑾的十幾位鑾生,也義務協助廟內大小 廟務,讓慕名而來的信眾不計其數,於民國38年才築廟堂,於民國73年重建現廟況,並於75年舉行重建安座入火大典。2
圖2 海上浩蕩船隊(邱偉欣 攝)
兩廟原本並無直接關連,乃於1984年重建後才歸屬同一委員會,最重要之祭祀活動 即本文討論之海上巡香,為了深入瞭解此特殊的慶典活動,筆者參與了本年度2013年5 月1日(農曆3月22日)的鳳芸宮海上巡香。筆者搭乘的漁船是順鰉進號,而駕駛這艘漁 船的船長是柯進興先生。3船長從首次的海上巡香活動至今,每一次都積極參與,所以 他也成為筆者的主要報導人。參加的漁船,每一艘船上皆載有宮壇神轎,按照出發以及 進入安平港後登陸的順序,由第一艘「鳳芸宮開路鼓」至最後一艘「鳳芸宮天上聖母, 共有40艘漁船-一長列的漁船在海上乘風破浪,規模盛大。筆者在4月30日(農曆3月21日)晚上抵達鳳芸宮廣場,是夜,廣場已經是鑼鼓喧天,熱鬧無比。但實際上,根據報 導人指出,為了籌備海上巡香的活動,整個慶典已經由4月19日(農曆3月10日)開始進行,所有漁船也已經在彼時就已經停止海上作業;船隻不止進港休息,並且要重新油漆 粉刷,裝點打扮-所有漁船都裝置了LED彩燈,夜裡看來格外絢麗亮眼。一切都只為了海巡出港當日可以用最亮麗的姿態航行。問及關於漁船廟方是否有提供補助,報導人回答:「廟方只有部分補助。大部份都是自己出啦!」;「阮遮媽祖足興!」訪談過程中報導人多次提到這點,透漏出鳳芸宮的「海巡媽」信仰在當地居民中的地位。
5月1日清晨5點30分,筆者由中芸漁港出發;由於一共有40艘漁船,為了維持整隊勻速前進,後船可以跟得上前船,船隻只能用緩慢的速度航行,5個小時後,船隊才抵達 臺南的安平港。船隊沿著海岸前進,岸邊友廟只要遠望船隊接近,便會燃放煙火、沖天炮,以示迎接之意;多數時候,船隊會在友廟燃炮迎接之前,先在船上施放煙火、沖天 炮,向岸上的友廟致意。除此之外,途經一些港口時,也會有漁民至海岸邊或海堤上, 待船隊接近,這些民眾就開始燃放煙火、沖天炮,船隊也會與之相互輝映。蓋因媽祖海 巡的意義在保護漁民航行及漁獲,所以所經路線沿岸漁民皆會歡喜迎接。
抵達臺南安平港外時,開路鼓及先鋒船-載有水僊尊王神轎-的航行速度緩慢了下來,慢慢停泊。由安平靈濟殿派出的另一艘漁船漫漫駛來至最前方,引導船隊陸陸續續 進入安平港。岸邊此時早已萬頭鑽動、熱鬧滾滾,鞭炮、煙火聲不絕於耳;從林園搭乘 巴士的轎班、樂團以及香客也已經抵達安平。漁船停妥,神轎上岸後,即開始步行前往 靈濟殿會香。會香之後,眾人休息,用畢午餐,再前往觀音亭和開臺天后宮,約下午3點 半左右由安平港出發回駕。這日的安平街道因此熱鬧滾滾,許多來此的遊客見到會香的隊伍如此盛大更是驚奇不已。
船隊回程一如來時,乘風破浪,一路與岸邊的友廟、漁民,互相以煙火炮竹致意招呼。夜幕逐漸低垂時,一艘一艘的漁船,船身上裝飾的LED燈點亮了起來,船隊儼然成 為一條蜿蜒海上的火龍。船隊靠近中芸漁港並未直接駛入,而是繼續前進往位在林園最 南端的汕尾漁港,而後迴轉,才返回中芸漁港;不消說,漁船隊伍靠近中芸漁港時,船上、岸邊煙火爆竹齊放,漁港慶典最熱鬧的時刻在船隊歸來之後才開始!
貳、海上巡香的起源和發展
這一跨縣市的宗教活動,包含了巡境和會香的雙重意義。令人好奇的是,這個活動 起源於何時,筆者搭乘的順鰉進號漁船船長柯先生在接受訪問時表示,他從首次的海巡會香至今,從未缺席,「今年是第六或七次」,他如此表示。柯船長年過一甲子,此說乍聽合理,然而,我們卻發現,安平文教基金會董事長何世忠在2009年(也就是上一次 的海巡會香)接受記者訪問時,卻表示「日據時期鳳芸宮、靈帝殿信徒不定期組織船隊 前往安平會香,50年前變成四年一科定期海上巡香」4;為了確定這個活動源起的時間, 筆者繼續找尋相關記錄。同樣是在2009年海上巡香期間,林園區漁會理事長接受記者訪 問時明確地表示:「今年是第五次」;而林園區漁會總幹事劉瑞卿則表示:「海上遶境已有17年歷史」。5
圖4 搭載神轎的漁船於出港時巡視中芸港(林良憲 攝)
綜合筆者訪問柯船長所得的資訊以及前次海巡期間,林園地區人士受訪記錄,本年 度海巡活動應為第6届;林園區漁會總幹事劉瑞卿的說法與實際歷史有些許差距,應是其 個人印象的誤差。因為這個活動是四年一科,筆者初步推測,林園鳳芸宮媽祖海上巡香活動歷史至少為24年。
談及林園鳳芸宮開始海上巡香的活動,必須從鳳芸宮以及其姊妹廟靈帝殿的發展歷 史說起。根據鳳芸宮與靈帝殿沿革誌顯示,靈帝殿的上帝公和鳳芸宮的天上聖母,均是從海上漂流而來的同一艘船拾獲;這兩間廟宇目前分別是中芸村、鳳芸村的公廟,雖然 兩村目前分屬不同的行政區域,但卻同屬於靈帝殿以及鳳芸宮的祭祀圈。6且這兩座廟宇目前由同一個管理委員會管理。根據報導人表示,靈帝殿距今60多年前就與安平的靈濟殿互有往來,關係友好,但是當時的會香活動是經陸路舉行,不似今天的海上巡香。7根據廟方沿革誌所述,中芸靈帝殿是在1949年時建廟;8祂和臺南安平靈濟殿沒有直接香火關係,但由於臺南安平靈濟殿與東港靈帝殿有香火上的關係,而中芸靈帝殿又分靈自東港,那麼安平靈濟殿即為東港與中芸之靈帝殿的共同祖廟。
林園靈帝殿約莫在1950年代左右就與安平的靈濟殿因為共同祖廟而建立起友好關 係,然而第一次的海上巡香活動卻是發生在1992年,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時間差呢?筆者 認為,這是一個人與神交錯的脈絡下的產物。鳳芸宮在1979年開始重新翻修,至1981年 11月始落成,而有今天的樣貌;而靈帝殿則是在1984年重建為現廟況,並在1986年舉行了重建安座入火大典;鳳芸宮靈帝殿管理委員會第一屆委員會也正是在這一年誕生的。 此後的管理委員會每四年為一週期,必須經過選舉產生新的主任委員。海巡活動也正是 以四年為一個週期。根據報導人指出,四年一科的海巡會香必定是在該屆主委卸任前一 年所舉辦。依照時間來推算,首屆的海巡會香活動,應是在第二任主委卸任前一年所舉 行的。報導人表示,這個活動是在委員會開會時,有人提議,眾人附和便成案通過了, 我們尚無機會向廟方借閱會議記錄以瞭解當時確切的情形。然依筆者之見,海巡會香活 動之所以會形成,可能有下列兩個重要的因素:
第一、廟宇的重新翻修、整建,往往是地方上的大事,鳳芸村和中芸村的兩座公廟先後完成了重修整建,地方上必然是充滿了盼望和欣喜。而海上巡香這等集合所有漁船 共同舉行的慶典活動,當然是符合地方期待的。但是公廟剛剛整建完成,第一屆委員會 也剛成立,如此情況下似乎難再有多餘的資源進行盛大的慶典。那麼,這個慶典若發生 在第二屆委員會的任內應是合乎常理的狀況了。再者,四年一科的海上巡香活動是在每 屆主委卸任前一年;必須要發動足夠的資源和人力才能完成這樣一個盛大的慶典,正好 可以督促以及檢視每任主委所做的努力。
第二、1988年10月11日發生了「林園事件」。9林園作為高雄屏東交界的偏鄉,日治時期雖然發展了漁業,國民政府卻在1970年代,配合十大建設政策,將林園建設成為全國最大的石化工業區。10石化工業廢水汙染了汕尾漁港,造成大量魚群暴斃。報導人亦在 訪談過程表示:「這馬近海攏掠無魚仔啦」、「污染足嚴重」、「阮遮攏掠魚仔人,看 會當較大豐收袂,看出港會當較順序袂,尾仔較來講,無,勿用路上的,用船仔出來巡境...」11除了表示對近海汙染導致漁獲量減少的無奈,也對媽祖海上巡境充滿了盼望。在 此種結構壓力下,海神媽祖儼然成為漁民們的寄託,有鑑於此,廟方管委會開會時有人 提議將原本陸上的會香活動改變為由漁民共同參與的「海上巡香」活動,獲得眾委員附和,而促成此活動的誕生。
圖5 神轎依序進入安平靈濟殿行參拜禮(林良憲 攝)
圖6 靈濟殿乩童向參拜的神轎致意(林良憲 攝)
如上文所述,林園靈帝殿和安平靈濟殿向來就有友好關係;然而筆者以上的推論和報導人的表述,似乎顯示海上巡香的重點仍被擺放在對媽祖的信仰上,而不是維繫與安平靈濟殿之間的關係。若回顧過去海上巡香的歷史,發現2005年海上巡香的目的地竟是 高雄茄萣的金鑾宮,該年船隊並未抵達臺南安平。海上巡香的終點多為臺南安平,但並非絕對如此;由此觀之,漁民期待漁獲豐富、航行安全的媽祖信仰才是此活動的真正核心價值;此點也進一步支持了以上第二點,關於海上巡香活動促成因素的推論。
參、媽祖與海洋的文化脈絡及意義
據學者李豐楙引述史料的說法,媽祖原為巫祀信仰,原始文獻皆言媽祖為「巫」, 眾人因其生前能預知吉凶禍福而祀之,後來才改稱「神女」、「龍女」。12至宋徽宗賜其 「順濟」廟匾乃轉變成神。至元代因航運日趨發達乃冊封為「天妃」,並成為全國性信 仰。媽祖首度得到官方肯定是始於宋徽宗宣和5年,路允迪出使高麗遭遇狂風,媽祖顯靈 救難獲得皇帝冊封。13宋代文獻記載媽祖事跡也多與航海有關,至元世祖忽必烈定都燕京(北京),糧食補給仰賴江南水路運糧,因此庇護漕運成為媽祖主要業務。明初太祖 定都金陵漕運廢弛,洪武年間媽祖封號也被降為「聖妃」,至成祖永樂七年才恢復「天妃」封號,當時媽祖地位的恢復其實與鄭和下西洋有直接關聯。14根據《天妃顯聖錄》記 載,鄭和下西洋過程屢受媽祖救助,方能完成航行任務:
永樂元年(西元 1402 年)派遣太監鄭和往暹邏國(泰國),至廣州大 星洋遭風浪侵襲船艦將翻覆,鄭和祝禱「望神祀救之」,忽聞鼓樂聲中香氣飄 來,「宛見神妃立於桅端」,自此風平浪靜。鄭和返朝後啟奏皇帝,奉旨整修 媽祖祖廟,並親至湄洲嶼祭拜。15
媽祖信仰自明朝末葉以降,其航海之神性格更為彰顯,許多關於海上交通及海事 活動,多流傳著與媽祖密切相關的神蹟,又如康熙23年(1684)施琅將軍攻克臺灣,為 避免功高震主引來殺機,託言媽祖顯靈助戰,奏請皇帝加封,同年康熙冊封媽祖為「天后」。16在在說明了媽祖與海洋之間密切關聯,然而,隨著先民渡海來臺拓墾,媽祖從 渡海的守護神逐漸在地化為萬能之神,而非僅有海神性格,早期臺灣媽祖按分靈祖廟可 分為「湄洲媽」、「溫陵媽」與「銀同媽」,媽祖的造型則是按照「媽媽的形象」來塑造。隨著移民時間久遠,目前各地的媽祖廟多由臺灣在地媽祖廟所分靈,媽祖名號也有 「北港媽」、「大甲媽」及「新港媽」等在地化的稱謂,臺灣最早的媽祖廟大多面向大 海、港口,來臺之後的媽祖廟也有面向高山。在中法戰爭和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媽祖又有巡海岸、接炸彈等神蹟,17從諸多盛傳的媽祖傳說及神蹟,可發現媽祖不但是自然災害 的防護神,在人為的戰亂中,也擔負起護佑民眾的任務,祂與臺灣歷史、庶民的生命歷 程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其在地化現象亦反映移民生活之歷程。
圖9 晚間返航的船隊,為平靜的海上增添絢爛夜景(林良憲 攝)
臺灣許多媽祖廟多是先民攜帶原鄉之香火或金身來臺,但少數是由海中撈檢而來, 例如彌陀過港安樂宮、梓官赤慈宮、茄萣賜福宮等,本文探討對象林園鳳芸宮,據其廟 史沿革所載也是因商船中途遇上風浪擊沉,一名船客因攜有媽祖聖像而倖免於難。18雖說媽祖與海洋或航運之關係非常密切,然由於在地化之後,許多媽祖廟的慶典及祭祀活 動,已和海洋沒有直接關聯,諸如「大甲媽遶境進香」、「白沙屯媽南巡進香」、「六 房媽過爐」、「府城迓媽祖」等,這些不外乎是強調香火的淵源、云庄遶境祈福。據筆 者參與本次鳳芸宮海上會香活動,經實際觀察與訪談後,發現鳳芸宮海巡至安平之歷史 並不久,主要是因早期林園中芸地區漁民的漁撈範圍為安平高雄沿海一帶,當漁船航行 至安平入港休息後,便會至港仔尾社靈濟殿祈求出海捕魚平安順利。後來為感謝神靈保 佑,乃提議至安平靈濟殿海巡會香,每四年一次,約在媽祖聖誕前夕,通常是主委任內 最後一年舉行,隔年再行改選,最初參與之漁船數量約二十幾艘,時至今日已多達四十 幾艘,船隊陣仗浩大。19關於會香的定義,林美容在高雄縣的媽祖廟分析裡就提過:
會親,或稱會香。媽祖和其他神明一樣,也會離開其轄境四處去參訪道 友,一般以平等地位的互相參訪,通稱為「參香」或「會香」。......兩地的媽 祖廟好像姊妹相會一樣,故稱「會親」。20
以今年(2013年)海巡會香活動為例,鳳芸宮與靈帝殿於出發前一晚便舉行登船大 典,所有參與宮廟神轎皆安置於所屬漁船,廟前則進行宴王祝壽,由前鎮明心社警善堂 進行演經,並有歌仔戲與布袋戲演出起駕戲,約於晚間10點左右,由主委擲筊請示焚化 疏文及金紙時辰,至此籌備工作暫告一段落。隔天早上5點35分自中芸港出海,趨船前 往安平,沿途位於沿海之友宮廟亦盛情燃放煙火歡送,途經紅毛港、旗津、左營、蚵子 寮、永安漁港、茄萣,駛至梓官蚵子寮外海時,其煙火施放最為熱烈,充分展現沿海友 宮廟的社會網絡。約莫10點40分左右,抵達臺南安平港,港口擠滿迎接鳳芸宮海巡媽的信 眾,安平靈濟殿也乘船出來迎接聖駕。陣頭依序下船後便前往靈濟殿參香,靈濟殿也準 備流水席款待隨香工作人員,待中午用餐完畢,則繼續往觀音亭、開臺天后宮參拜,然 後前往安平港準備返航。除了鳳芸宮海巡媽與靈帝殿何府千歲,尚有水僊尊王,中芸地 區通稱水僊王,與媽祖同為水的守護神,亦為海上貿易的行業守護神,如臺南水仙宮即為清代三郊的辦事處,此次海上巡香便由水仙尊王擔任先鋒官,為媽祖及王爺開路,其 船號排於開路鼓之後。
肆、結論:海上巡香及其文化資產登錄潛力
臺灣沿海信仰大致上可分為北媽祖、南王爺,南部王爺信仰相對興盛,諸如西港刈 香、蕭壠香、東港迎王等,雖臺南、高雄地區媽祖廟亦不在少數,據林美容於《高雄縣民間信仰》調查資料中顯示,其茄萣、彌陀、梓官、岡山等地區之媽祖廟,主要祭祀活 動為過爐、刈海香或刈山香,21其主要活動範圍仍以陸地為主,且規模未如鳳芸宮海上 巡香陣仗浩大、獨具特殊性。依據臺灣現行《文化資產保存法》,無形文化資產主要為 「民俗及其相關文物」、「傳統藝術」兩大類,依其法規登錄或指定之基準來看,包含 傳統性、地方性、歷史性、特殊性、文化性及典範性,22追溯其海上巡香歷史雖僅有二十 餘年歷史,然在高雄地區獨具特殊性,充分展現中芸地區地方發展與信仰之間的文化脈 絡,其規模亦日趨盛大,與臺灣其他媽祖信仰文化不盡相同,雖然目前臺灣媽祖廟多已 在地化,其性格亦趨多元,而林園鳳芸宮則是再度賦予媽祖最初的海神性格,本活動將 媽祖信仰重新置入「海洋」與「航運」的文化脈絡,重新檢視媽祖信仰與中芸地區居民 的互動,成為具代表性之民俗活動,筆者認為此活動深具無形文化資產登錄潛力,將實 際觀察與訪談資料稍做整理如下:
一、海上巡香活動起源於為祈求漁撈順利,恭請媽祖及王爺出海巡視,並至安平靈濟殿會香,每四年一科,以表追根溯源。
二、海上巡香目前實為高雄林園鳳芸宮最具特色之大型宗教活動,交通方式有別於其他在陸路上舉行媽祖進香、會香等活動。
三、航行沿途與安平高雄沿海之友宮廟構成特殊的社會文化場域,有別於陸地上的祭祀 圈或信仰圈。
四、透過海上巡香亦將安平與中芸地區之間的社會網絡緊密聯繫,不僅是出海捕魚的互利,還有廟宇間的聯誼交陪,充分展現海洋文化性。
目前關於鳳芸宮海上巡香活動的研究論述著作仍有限,本文僅就筆者實際參與觀察後,概述其活動內容及特色,期盼往後能有更進一步的調查與探究,也讓更多人認識臺灣不同的媽祖信仰風貌。
註腳
1 鳳芸宮靈帝殿網頁:http://www.fengyun.url.tw/about.html;林美容, 《高雄縣民間信仰》(高雄:高雄縣政府, 1997),頁289-290。
2 同上註。
3 柯進興先生今年(2013)62歲,為順鰉進號漁船的船長,年前已經退休,捕漁事業由其長子繼承。不過為了參加這次 的海上巡香活動,柯船長親自掌舵,並且接受我們訪問。
4 資料來源網址:http://www.nownews.com/2009/04/15/11478-2437338.htm#ixzz2ShraaYez
5 資料來源網址:http://www.nownews.com/2009/04/17/11477-2438250.htm
6 王永輝,〈林園鄉聚落發展與變遷之研究〉(臺南:國立臺南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2009),頁139。
7 林美容,《高雄縣民間信仰》(高雄:高雄縣政府,1997),頁289~290。
8 同上註。
9 王永輝,〈林園鄉聚落發展與變遷之研究〉,頁203-204。
10 呂順安,《高雄縣鄉土史料》(臺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4),頁355。
11 訪談口述資料整理。
12 李豐楙,〈媽祖傳說的原始及其演變〉,《民俗曲藝》,第25期(1983),財團法人施合鄭民俗文化基金會;廖 鵬飛,〈聖墩祖廟重建順濟廟記〉,轉引自〈媽祖信仰的形成〉,《世界宗教研究》(1988),頁124;陳國強, 《媽祖信仰與祖廟》(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1990)。
13 周立方,〈媽祖信仰與海洋文化〉,《媽祖信仰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財團法人北港朝天宮董事會,1997), 頁48;唐贊袞,《臺陽見聞錄》(臺灣文獻叢刊第30種)(第二冊)(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1958);王必昌, 《重修臺灣縣志》(臺灣文獻叢刊第113種)(第一冊)(臺灣銀行,1961)。
14 引述自靜宜大學中文系臺灣民俗文化研究室網頁。
15 僧昭乘著,《天妃顯聖錄》(臺灣文獻叢刊第77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1960)。
16 林茂賢,《臺灣民俗記事》(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9)
17 戴文鋒,〈臺灣媽祖「抱接砲彈」神蹟傳說試探〉,《南大學報》,39:02(1994),頁41-66。
18 林美容,《媽祖信仰與臺灣社會》(新北市:博揚,2006),頁437-441。
19 蔡秉辰,〈乘著漁船去進香:林園區中芸鳳芸宮海陸巡香〉,《高雄文獻》,1:3-4(2010),頁213-216,;整 理訪談船長柯先生口述資料。
20 林美容,〈媽祖信仰與地方社區──高雄縣媽祖廟的分析〉,《媽祖信仰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財團法人北港朝 天宮董事會,1997),頁102。
21 林美容,《高雄縣民間信仰》(高雄:高雄縣政府,1997)。
22 謝瑞隆,〈考察彰化縣媽祖信仰的民俗活動〉,《2011彰化媽祖信仰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彰化:彰化縣文化局, 2011),頁69-71。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官方網站http://www.boch.gov.tw/boch/
參考書目/資料
王必昌(1961),《重修臺灣縣志》(臺灣文獻叢刊第113種)(第一冊)。臺北:臺灣銀行。
王永輝(2009),〈林園鄉聚落發展與變遷之研究〉。臺南:國立臺南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碩士班論文。
呂順安(1994),《高雄縣鄉土史料》。臺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李豐楙(1983),〈媽祖傳說的原始及其演變〉,《民俗曲藝》,25,頁119-152。
林美容(1997),《高雄縣民間信仰》。高雄:高雄縣政府。
林美容(2006),〈媽祖信仰與地方社區──高雄縣媽祖廟的分析〉,《媽祖信仰與臺灣社會》。新北市:博揚。
林茂賢(1999),《臺灣民俗記事》。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
周立方(1997),〈媽祖信仰與海洋文化〉,《媽祖信仰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雲林:財團法人北港朝天宮董事會。
唐贊袞(1958),《臺陽見聞錄》(臺灣文獻叢刊第30種)(第二冊),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
陳國強(1990),《媽祖信仰與祖廟》。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
廖鵬飛(1988),〈聖墩祖廟重建順濟廟記〉,轉引自〈媽祖信仰的形成〉,《世界宗教研究》,頁124
僧昭乘(1960),《天妃顯聖錄》(臺灣文獻叢刊第77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
戴文鋒(2005),〈臺灣媽祖「抱接砲彈」神蹟傳說試探〉,《南大學報》,39,頁41-66。
蔡秉辰(2011),〈乘著漁船去進香:林園區中芸鳳芸宮海陸巡香〉,《高雄文獻》,1:3-4,頁213-216。
謝瑞隆(2011),〈考察彰化縣媽祖信仰的民俗活動〉,《2011彰化媽祖信仰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彰化縣:彰化縣文化局。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官方網站:http://www.boch.gov.tw/boch/。
今日新聞網頁:http://www.nownews.com/2009/04/15/11478-2437338.htm。
今日新聞網頁:http://www.nownews.com/2009/04/17/11477-2438250.htm。
鳳芸宮靈帝殿網頁:http://www.fengyun.url.tw/about.html。
靜宜大學中文系臺灣民俗文化研究室網:http://web.pu.edu.tw/~folktw/。
特別感謝:喵比豹談人文(http://anthropologysediq.blogspot.tw/)
關於這裡:
這裡,是一個文以載道的天地。
這個時代文以載道似乎太傻;但也得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