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高毓璘、鄭仕欣/採訪報導
韓流的熱潮,帶動韓國美食在台灣的普及,韓式餐廳比比皆是,怎麼脫穎而出?當然要有自己的獨門祕招。開在台北市東區這美食一級戰區的「紅通通」,招牌餐點「春川辣雞」,就和店名一樣紅得又辣又過癮,開了7年人潮始終沒有減少。
▲道地韓國人來台開店。
老闆張莉莉是道地的韓國人,17歲高中畢業後來到台灣,考上台大中文系,開啟她精彩的後半人生。畢業進入廣告業,之後轉職到科技公司當老闆特助,工作雖然有成就,但張莉莉始終沒有忘記,雙手最熟悉的溫度不是打報告的電腦,而是泡菜和鍋鏟。
▲張莉莉30年前來台念書。
因為想家,她和同樣也熱愛韓國料理的科技公司同事,決定脫離舒適圈重現家鄉的味道,經過了2年的籌備、7年的摸索熟悉,現在餐廳生意好的不得了。還在新北市新店開了另一家韓式烤肉餐廳,張莉莉說好吃秘訣沒有別的,就是「用心、和堅持自己做」,絕不買成品,要讓顧客每一次光臨都吮指回味。
▲店裡堆滿大白菜。
整箱山東大白菜往店裡送,這些可是料理的靈魂得用心對待,切菜有眉角。
老闆張莉莉:「心就切2刀,大片的中間再剖一半,1、2、3,葉子大的再剖一半,這樣我們一桶的泡菜,熟度都會是一樣的。
接下來幫白菜洗鹽巴浴,一層一層輕輕用手抹,動作要柔也要快,目前都只是序曲,鹽漬好的白菜得靜置9個小時才進入主調。
老闆張莉莉:「我們特製的醬料有水梨啦、洋蔥泥、蘿蔔泥,當然也有韓國的辣椒粉,也會放我們特製的蝦醬。」
▲泡菜都是純手工製作。
每周都要像這樣花上一整天親自醃泡菜,全純手工我們看了都累,莉莉姐卻笑說真的沒什麼,因為每個韓國女生都是這樣長大的。
老闆張莉莉:「這些都是我媽媽教我的,每個一代一代的傳承,怎麼做、怎麼醃、放什麼東西,甚至我會懷念和媽媽一起的時候,一起做泡菜嘻嘻哈哈、打打鬧鬧的閒話家常。」
▲無限量供應小菜也不馬虎。
不只泡菜費工,店裡無限量供應的小菜也全部自己做,不容許一絲馬虎。
老闆張莉莉:「阿宗你來一下,這小菜都ok做得還不錯,豆芽很脆,馬鈴薯有一點辣。剛吃這個馬鈴薯有點太辣了,你放幾根小辣椒?」
主廚:「小辣椒...6根。」
老闆張莉莉:「我們稍微再少一點點,放4根好不好?」
就算在採訪,小菜不夠完美也直接要求主廚重做,鏡頭前後把關無差別,才讓顧客願意一再上門。
▲雞骨熬成濃郁湯頭。
客人:「我們是今天正想喝雞湯,想到這附近你們的雞湯好喝就來了。」
老闆張莉莉:「這個雞骨本來滿滿一鍋的,都熬到很脆了、碎掉了,把雞骨裡面所有的營養,它的濃郁全部都熬到湯頭裡,台灣的雞油脂稍微多一點,我們每一隻雞,除了把內臟全部沖洗之外,我們還會把皮下多餘的油脂,一個一個用手剝乾淨。」
▲一隻雞廣受客人喜愛。
廣受客人喜愛的「一隻雞」,最重湯頭用大量雞骨和蔬菜熬上3天,直到呈現濃郁的白色,雞湯打底再放入全雞和大量蒜頭,冬天來上一碗暖上心頭。而店裡招牌春川辣雞,醃漬最嫩的雞腿肉放上鐵盤拌炒,紅通通醬料是老闆最驕傲的特調,配方是秘密。
▲店內招牌春川辣雞。
老闆張莉莉:「都是用去骨雞腿肉,事先都醃了2天以上,每家好不好吃,也就在看醬做得好不好了。」
有著標準單鳳眼的張莉莉是道地韓國人,性格爽朗、笑容可掬,17歲來到台灣念書,考上台大中文系,一口流利國語可是苦練出來的,因為個性活潑、交際手腕強,開餐廳前早就是科技公司協理。
▲張莉莉原在科技公司當協理。
老闆張莉莉:「我在這家科技公司做了快十年了,十年來我每天都走這條路,現在走這條路感覺特別的複雜,有種近鄉情怯的感覺。」
前同事:「歡迎啊,你的位子咧?」
老闆張莉莉:「真的嗎?要開會了嗎?」
在新北市新店的舊東家,正是張莉莉成長茁壯的地方,從一位高階主管縱身而下,雙手不再摸鍵盤而是做菜,她慶幸的是身邊有一位最愛和她吵架,也是最好的夥伴。
▲與同事一起合夥開店。
老闆鄭明彥:「到現在還是磨合期,磨合了7年。我是研發工程背景出身的,我比較以邏輯判斷事情,她的個性是天馬行空,比較隨性一點的。」
老闆張莉莉:「有時候我會覺得很沮喪,他就會說不要想這麼多了,喝吧!喝吧!喝了就沒事了。」
比鄰而坐的是科技公司同事鄭明彥,和張莉莉一位研發一位行銷,一靜一動個性南轅北轍,因為都愛韓國料理,決定賭一把合作開店,2位主管做事有條有理,到韓國取經還寫分析報告,籌備足足2年,從台北市東區這美食一級戰區出發。
▲張莉莉與夥伴特別至韓國學習料理。
老闆張莉莉:「我以前也是甚麼都不會,就是念書然後念大學,畢業工作、上班族,當我決定開餐廳的時候,我們去韓國特別學。客人走了都離開了,我們才準備要洗碗、要清理廚房,那天整理到半夜一點多,我就蹲坐在廚房的地上,前面都是滿坑滿谷髒的碗都還沒洗,我痛哭出來了,應該是做夢。」
隔行如隔山,幸運的是當時台灣還沒人做春川辣雞,一推出一戰成名,7年過去了堅持料理品質不變,即使韓國餐廳如雨後春筍,這裡的客源始終穩定,現在還拓展新店面賣起韓國烤肉。
▲拓展新店面賣韓國烤肉。
老闆張莉莉:「我們試試看韓國人的吃法,我們肉沾醬,用生菜加一片泡菜包起來吃,想吃什麼就包什麼。」
客人:「我們點部隊鍋還有烤肉,就是要胖就對了。」
老闆張莉莉:「欸越來越帥囉,怎麼回事?這邊一定要歐巴阿,女的沒關係,阿珠媽可以,男的一定要歐巴。」
張莉莉總是把客人當朋友,喜歡聊上幾句不是刻意經營,對她來說吃飯本就是情感的交流。
▲張莉莉喜愛把客人當作朋友。
老闆張莉莉:「我常常會小的時候,跟媽媽跟妹妹我們會一起去吃韓國菜,吃韓國的大醬湯啊,很開心,有時候吃個韓國的炒章魚啊,我們3個人邊唱歌邊走,吃完以後就開開心心手牽手回家。我覺得這是家人的一個情感,一些快樂的回憶,我覺得做餐飲對我來說,迷人的地方就在這邊,我看到很多客人吃完,他們聊天、他們開心,滿足的笑容非常有成就感。」
▲張莉莉最大成就感來自於客人的笑容。
上從管理員工、拓展生意,下到醃泡菜、炒小菜,樣樣都自己張羅,辛苦也甘之如飴,因為這些菜都是她想家的滋味。
老闆張莉莉:「想家…是會啦,其實我離開韓國30多年,我在台灣已經35年,我覺得已經是台灣人了,但是我的故鄉在韓國、家人在韓國,我有時候在想說,我會想開韓國餐廳,應該是想家的關係…至少有食物的味道是我和家人串在一起的。」
▲張莉莉在台灣生根打拼30多年。
老闆張莉莉:「這個店開在台灣,台灣是我17歲到現在,30多年來我最熟悉的一個土地,所以我覺得在台灣開韓國餐廳,就是串起我人生的故事,前半段和後半段。」
對家人的思念,成就了餐桌上一道道美味,這位韓國姑娘在台灣生根打拼,30多載過去了,也消磨不掉她對料理滿滿的熱情。(整理:實習編輯劉晉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