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夕間從合法變成非法」禽流感年年大撲殺 小農怎麼生存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文/黃漢華/遠見雜誌

「我家門前有小河,……小河裡,有白鵝,鵝兒戲綠波,……」這首兒歌描繪的白鵝戲水景象,因為工業化早已在城市消失。21世紀的現在,更可能會因為禽流感在鄉間消失。

2017年2月5日,農委會宣布花蓮縣有一隻小鴨子感染H5N6高病原性禽流感。這是台灣首次發現這個去年就肆虐大陸、日、韓的新型病毒。

接著,傳出台南市火雞大量死亡、嘉義縣烏骨雞場染病,全台疫情逐漸蔓延開來。甚至在3月份,台北市內湖區碧湖公園也出現感染病毒的野鴨死亡,為史上前例。

▲禽流感撲殺過程(資料照/屏東縣政府提供)

疫情蔓延 九個縣市忙撲殺

由於大陸曾有H5N6禽傳人致死的案例,韓國更因此撲殺3600萬隻家禽,農委會嚴陣以待。加上2015年就存在的H5N2、H5N8高病原病毒,持續讓雞鴨鵝受影響。到3月下旬,全台已有九個縣市、105家禽場感染,96.3萬隻家禽遭到撲殺。

農民面對撲殺的憂傷場面,這幾年來,已成為台灣人最熟悉的畫面之一。

「農委會啟動滅鴨計畫!」屠宰場業者黃小姐委託雲林縣林內鄉一名60歲的女性鴨農代養兩萬多隻鴨子,因為得了禽流感,必須全部撲殺,她替鴨農氣憤地說,「這鴨農養了幾十年,還得了乳癌末期,你要她以後怎麼辦?怎麼生活?」

來到這個遭到撲殺的鴨場,幅員遼闊,蜿蜒的水道已不見鴨子身影,只剩下黃褐色的飼料散落一地,雖然野花綻放,卻顯不出早春的愉悅氣氛。幾十名穿著隔離衣的防疫人員和國軍士兵忙著消毒,避免疫情擴散。

雲林縣集全台禽場數量之冠,每次爆發禽流感,感染場數最多,撲殺、消毒成了防疫人員每天的工作。就在動植物防疫所的門口,赫然可見貼著縣長李進勇求來的張天師符咒,透露神祕氣氛。

防疫所技正鄭安國說,每逢疫情,撲殺連連,防疫人員一度累得癱在馬路上,甚至有人精神壓力太大而喃喃自語,需要接受心理輔導,後已適應。

▲圖/資料照

家禽數量大減 民眾也不敢吃

禽流感帶來了家禽撲殺,連帶著讓產業出現大損失。

據農委會計算,台灣家禽業年產值為台幣670億至740億元。以鵝為例,年產值約27億元,2015年因為禽流感,九成的鵝被撲殺,產值只剩9億元,是原來的1∕3,至今復養的鵝場不到四成,損失還沒有恢復。

不僅家禽數量減少,民眾也擔心影響健康而不敢食用。今年2月中旬,農委會為抑制疫情,禁宰禁運七天,農民發現,解禁後的買氣少了三到五成,價格下跌,對產業雪上加霜。

其實民眾會擔心健康,不無道理。禽流感病毒型態包含H1~H16亞型、N1~N9亞型,經過重組,可以有144種變異,捉摸不定,速度快得連人類研究都跟不上!

台大獸醫系教授周崇熙也說明,這個傳染病已讓教科書改寫三次:過去以為禽流感只感染禽類,豈料1997年香港發生H5N1禽傳人事件;2013年,禽類低致病的H7N9竟然感染人,而且會致死;2015年,人們才知道,鵝如同雞鴨一般,也會死於禽流感。

現在,「全球都緊盯禽流感是否會人傳人,」台大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金傳春表示,致死的H7N9大多是禽傳人,H5N1至今僅是局部性人傳人,但都不能掉以輕心。

台灣在2003年底至2004年初首次發現禽流感,至今十多年來,不僅無法擺脫陰影,甚至愈來愈嚴重。近三年來,撲殺成了年年必做的大事,2015年就殺了543萬隻家禽,但病毒仍愈來愈凶,從低致病演變成高致病,為什麼會如此呢?

農委會官員對外一致表示,進入秋季,北方候鳥來台過冬,病毒就這樣進了台灣。今年的H5N6與韓國病毒相似度超過九成九,可是,對照台北市野鳥學會十多年來對候鳥數量監測,令人懷疑真的都是候鳥惹的禍?

疑點1〉來台候鳥數漸少

「來台過冬的候鳥愈來愈少,」台北市野鳥學會研究保育組組長蔣功國表示。他分析,除了氣候變遷,全球候鳥族群銳減,台灣的攔砂壩水庫林立,河川流速減緩,泥沙量大增,容易淤積,也導致候鳥來台減少。

蔣功國進一步表示,受過訓練的十名鳥友每年在全台沼澤溼地、漁塭、稻田,採集4000、5000件候鳥糞便,鮮少發現禽流感病毒,也沒有看到候鳥大量死亡。以禽流感疫情慘烈的2015年為例,5117隻候鳥來台,創歷年新低,他很好奇,候鳥如何散布禽流感?

疑點2〉候鳥路徑不符疫情爆發順序

中華民國野鳥學會副祕書長李益鑫則表示,候鳥從北方南下,但台灣禽場疫情爆發的順序卻是由南而北,跟候鳥的路徑不吻合,農委會不該把責任都推給候鳥。

「候鳥能在短短三天內,於相隔上百公里的東部、西部散播病毒?」台大獸醫學院名譽教授賴秀穗也質疑,疫情為何接連在花蓮、嘉義等多地點發生。他推測,農委會發現病毒之前,疫情早已經在全台擴散。

如果候鳥不是問題的源頭,那麼台灣禽流感傳染的途徑是什麼?如果看看雞鴨場的環境,或許能找到原因。

癥結1〉露天禽舍藏危機

來到中南部縣市,大路小徑旁邊經常可見農地上挖了一泓池水,鴨子戲水的畫面。露天鴨場周圍隔著簡陋的鐵絲網,防止鴨子亂跑,還有人把鴨場當成垃圾場,廢棄家具、垃圾包就堆放旁邊。

然而,鴨場不光只有鴨子,抬頭仰望,麻雀、白頭翁、八哥、斑鳩等多種留鳥就在附近的電線桿上逗留,吱吱喳喳,叫個不停。當鴨農來餵飼料,牠們更衝到池邊,和鴨子搶食。經過一陣騷動,鳥兒群起飛翔,又到下一個養禽場尋找食物。

「鴨子接觸那麼多鳥,這要怎麼防止禽流感?」一名防疫人員無奈地說。他解釋,鳥類之間藉著糞便,散播禽流感,如果留鳥有病毒,在禽場間穿梭,這裡吃吃,那裡拉拉,鴨子踩到糞便,要不感染生病,也難!

2015年1月就有幾起留鳥感染H5N8、H5N2禽流感病毒死亡的案例。台北市野鳥學會認為,牠們跑到養禽場,吃了飼料,喝了汙染的水,發病之後死亡,可見留鳥和家禽間也會彼此傳染。

類似的留鳥爭食畫面也能在蛋雞場見到。

彰化縣聚集許多蛋雞場,全台每天有一半的雞蛋來自這裡,芳苑鄉一帶更是大本營。毗鄰相連的雞籠旁邊就曬著雞糞,準備當作肥料出售,不但傳來異味,雞籠外散落的飼料引來各種鳥,也可能是感染途徑。

農委會防檢局檢驗發現,已有四成八的蛋雞為禽流感陽性抗體,居所有雞種之冠。周崇熙解釋,這顯然有一半的蛋雞或多或少都接觸過禽流感,也就是說,病毒已存在蛋雞場中。

「萬一病毒變異,雞隻毫無異狀,雞農會無法察覺而染病,」他憂心地說。

沒有密閉的蛋雞場,傳來陣陣咯咯聲,羽毛在空中飛揚,容易散布病毒,甚至蒼蠅圍著籠子裡的母雞和雞蛋,四處飛舞。一名關切食品安全的人士就發現,雞農用殺蟲劑撲滅蒼蠅,嚇得他只敢吃CAS認證雞蛋。

「這種傳統飼養法相當落後,」一名防疫人員說,幾十年來,一半以上的蛋農沒有改善。

究其原因,為了迎合消費市場,蛋農必須飼養老、中、青三代年齡的雞,以提供大中小型不同的蛋,導致雞場裡永遠都養著雞,就不能使用福馬林全面消毒,而載運雞蛋的塑膠箱沒有清洗,容易殘留雞隻糞便,可能傳播病毒。

這兩年,農委會為了控制疫情,增訂禽場管理措施,除了規定車輛進出清洗消毒、人員穿著防護衣服,也要求飼料桶必須加蓋、四周圍網,或是興建密閉式禽舍,隔絕外來的鳥、老鼠和害蟲。

癥結2〉水禽業改建不易

養殖戶卻因此叫苦連天。「我哪來那麼多錢蓋密閉禽舍?」中華民國養鴨協會祕書長李鴻忠說。這位擁有屏科大碩士學歷、三張畜牧場登記證,除了沒養過豬,雞鴨鵝都養過的農民,2015年禽流感來襲,1500隻鵝被撲殺,無力再養,鵝場如今長滿雜草,荒蕪一片。

一名在好幾個地方養鴨的農民也反彈,他的鴨場緊鄰黃金蜆池,鴨子糞便經過光合作用,可以產生藻類,作為黃金蜆的養分,「從阿公時代,我們就這麼養,水池那麼大,要怎麼變成密閉鴨舍?」

「至少要花450萬元,才能蓋300坪的密閉鴨場」「鴨子要在戶外曬太陽,羽毛才好看」「密閉的禽場也會得到禽流感」,一群在台西地區的禽農順應鴨鵝戲水的特性,苦惱著不知該如何改建。

相較來說,屬於陸禽的雞,農民設置密閉禽舍,困難度就小得多。

養雞30多年、有四萬多隻土雞的中華民國養雞協會副理事長陳國村表示,他過去採行開放式養雞,得過禽流感。1990年代,看到白肉雞產業轉型,改成密閉式飼養,便花費上千萬元改建,從此他的育成率從八成多提高到九成多。

根據防檢局資料,白肉雞因為密閉飼養,飼養天數不到鴨鵝一半,35天就上市,接觸禽流感機率微乎其微,因此,體內沒有病毒抗體,安全衛生無虞,不需要禁運禁宰。

癥結3〉非法養殖場成漏洞

此外,台灣沒有合法登記的養殖場超乎想像的多,也形成防疫漏洞。「超過七成的鴨場沒有合法登記、一半的鵝場沒有登記!」農委會官員表示。

2016年,農委會為控制疫情,將畜牧場登記門檻從3000隻家禽下修到500隻,盼擴大管理對象。

「一夕間,我從合法變成非法!」彰化縣一名養了600隻鴨的鴨農表示。按照法令,畜牧場不能抽地下水,農民必須耗費資金,申請自來水,場址還要距離住家300公尺、學校500公尺,他苦笑著說,「這樣子,我們小農怎麼生存?」

李鴻忠也說,台灣養鴨業有如電子業代工,鴨農幫屠宰場代養,全台的3000座鴨場當中,有八成屬於代養。許多人在不同地方飼養,每一座場養個500、600隻,相當常見。鴨農希望合法經營,可是法令那關就過不去。

禽流感年年來襲,農委會體會現在是禽農轉型、改變飼養方式的時候。最近一兩年,他們找了60名專家學者,輔導農民學習,然而成效有限,看來農委會還需要多與農民溝通。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4月號;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官網
【立即購買遠見雜誌4月號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直播中LIVE】掃槍毒破27億喪屍菸彈 行政院長卓榮泰頒獎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