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鴻典/台北報導
10多年前被診斷為重度腦性麻痺的王小弟,原本雙手緊握無法張開,四肢僵硬無法像正常幼兒一樣翻身、學走路,所幸在醫療團隊評估建議之下,接受自身臍帶血回輸治療後,明顯改善了王小弟的症狀,成為台灣首例自存臍帶血成功的案例!
▲台灣首例重度腦性麻痺王小弟臍帶血回輸後語言能力進步,具自我表達能力與家人享天倫!在家人攙扶下也能行走。(圖/再生緣)
「當初聽到檢查報告確診為重度腦性麻痺患者時,我的腦袋一片空白,無法接受這樣的事實,也沒有辦法想像,弟弟居然要申請殘障手冊。」每當回想那一刻,王媽媽彷如昨日之事存在於腦海之中,談到此,王媽媽不忍紅了眼眶。當時懷胎七個月的王媽媽,在騎乘摩托車時不慎發生擦撞導致王小弟提早報到,成了早產兒,在產檯上滿懷不安的王媽媽,直覺的告訴醫師,「我要把臍帶血保存下來!」
沒想到0.1秒的決定,讓王小弟改變了他的一生…如今王小弟將滿十二歲,雖無法如正常小朋友一樣健步如飛,但自我表達能力、智能以及視聽覺觀察能力都相當正常,甚至當起父母親的保母,時時提醒叮嚀家人記得留意身上的貴重物品。
腦性麻痺的原因很多,早產是一個重要原因,由於早產兒腦部血管發育不成熟,容易發生腦室內出血,造成腦部輕重不等的傷害。王小弟的主治醫師、雙和醫院小兒部小兒神經科王傳育主任表示,目前腦性麻痺的發生率約為2~5/1000,經常伴隨著智能不足、行為、視聽覺、語言與學習障礙。每個準父母滿懷欣喜期待孩子的到來,腦性麻痺對於家屬而言是相當大的打擊,未來還需要面對長遠的復健、藥物和手術治療過程來改善病情。
王傳育提到,當時王小弟家屬求診時,王媽媽主動提到有將弟弟的臍帶血保留下來,詢問是否可以用臍帶血來治療王小弟腦性麻痺的問題,然而從文獻報告得知,專注臍帶血幹細胞研究的美國杜克大學博士暨國際臍帶血協會(CordBlood Association;CBA)理事長Dr. Joanne Kurtzberg曾為八個腦性麻痺兒童進行自體臍帶血回輸治療,其中七成五恢復良好,因此在台灣醫療團隊、醫學專家審慎討論評估後,為王小弟進行臍帶血回輸,也因為再生緣將王小弟的臍帶血幹細胞保存妥當,解凍後的幹細胞活性優良,讓回輸成效相當成功!
王傳育進一步說明,因為王小弟是自體臍帶血回輸,所以不用擔心排斥問題,王小弟從輸血前不會翻身到如今能靠雙腳站立,具有不錯的表達能力及認知、學習功能,臍帶血幹細胞治療的方式,無疑是對新生兒腦性麻痺兒童帶來新契機!
▲台灣首例重度腦性麻痺王小弟臍帶血回輸後語言能力進步,具自我表達能力與家人享天倫。(圖/再生緣)
台灣大學醫學院榮譽教授、台大醫院小兒部醫師及台灣海洋性貧血協會理事長林凱信醫師表示,一般在造血幹細胞的移植包含:骨髓移植、周邊血幹細胞移植以及臍帶血移植,而臍帶血相較於前兩者,具純淨、能量強、來源容易、且配對條件較寬鬆特性。
過去台大醫療團隊組成造血幹細胞移植團隊,治療許多遺傳性基因異常、免疫功能、造血功能異常的病童和癌症病童,並有超過百位病童成功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包含數十位重度海洋性貧血的病童,也讓病童脫離長期輸血與打排鐵劑的痛苦之中,根據估計,海洋性貧血「帶因者」佔全世界總人口1.67%,台灣地區帶因者佔全國總人口7%以上,目前可透過婚前健康檢查以及產檢篩檢,以達到優生保健目的,且預存臍帶血亦可作為日後進行治療重要的生物資源。
在國際上,手足間臍帶血幹細胞移植已超過數百例,在非惡性疾病臍血移植成績比骨髓移植成績好,尤其在海洋性貧血症特別好。至今臍帶血可以使用的疾病已達到80種以上,另外還包含臨床研究中的腦性麻痺、後天聽力損傷、自閉症以及幼兒腦中風等再生醫學用途上。
林凱信說明,治療血液相關疾病時,透過臍帶血已可取代早期的骨髓移植,尤其是自體臍帶血內所含的造血幹細胞,用在癌症治療上已有前例,未來利用臍帶、羊膜間質幹細胞,可運用於器官、骨頭、腦中風等疾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