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雅筑/商業周刊
最近,各大學理財投資術,成為各校間熱門話題。
2月底起,監察院接連在北、中、南舉辦「大專校院校務基金座談計畫」,國立大學代表紛紛出席,報告其校務基金使用狀況、投資效益與困難等。
一切緣於監察院在去年盤點52所國立大學的校務基金時,發現近3年超過7成學校的預算執行未達收支平衡,這代表學校的整體資金運用有待進步。
▲相較其他學校對投資議題敏感,清華永續基金操盤手林哲群選擇公開每年投資績效,還因太過透明,被他校打電話來「關切」。(圖/陳宗怡攝/商業周刊)
教育部高教司大學經營及發展科科長曾新元解釋,過往國立大學的經費來源為政府編列預算,但隨著高教擴張,為解決財政壓力,18年前政府公布實施校務基金制度,基金來源除部分政府補助外,還包含捐贈、推廣教育、建教合作與投資收益等自籌收入。
但監察院卻發現,仍有半數學校的自籌收入未達總收入的2成。此外,大家更將校務基金的結餘放在銀行定存,從事投資的學校預估不到10間。財政吃緊,大學管理者多了一項新挑戰:靠投資賺錢。
財務金融系主任操刀
定調保守,停利不停損
2014年底才開始投資之路的清華大學,成為各校關注的後起之秀。
清大目前拿逾2億元操盤「清華永續基金」,以進場時間計算其累計收益和投注金額,平均每年投報率達6.6%,成績超越大盤,2年4個月總計賺進3,300萬元,清大更將每年投資狀況在網路上公開。
清大背後操盤手,是清大計量財務金融學系系主任林哲群。清大任教16年,他開設的財務管理課程,是台灣首門磨課師在兩岸選修累計突破15萬人的財經課。個人投資經歷11年的他坦言,這是份吃力不討好的工作。
「不是追求高報酬,而是要走穩定和永續收益。」為消除眾人疑慮,他利用計量財務金融的專長訂定出資產配置,找出最安全的80檔股票:40%分配在台灣五十指數,30%則是鎖定指數股票型基金(ETF),僅有30%為自由操作,並透過自訂原則篩選個股。
走保守投資路線,找出基本面穩定的企業,過程中他掌握「停利不停損」原則,即便績效虧損也選擇持續布局,攤低成本,當市場回升,獲利達10%以上,他就依照市場狀況陸續贖回。
市場低迷反逢低布局
鎖定股利,掌握穩定現金流
他認為,學校不宜採取錢滾錢的冒險投資法,而是掌握住穩定的現金流量,他解釋,台灣五十指數和ETF雖然市場連動性高,但即便市場低迷,表現也較一般個股穩定,因此光靠這兩檔,去年就帶來逾500萬元配息。
面對市場狂跌,如前年8月和去年1月,適逢2次人民幣重貶,市場跟著跌,長達半年時間,清大帳面虧損達2千萬元。他反向繼續買,直到去年底大盤回升,靠一檔谷底起漲30%的金融股,讓他一次賺進700萬元。這套投資法,現在開始吸引清大各系所將結餘款投入使用,該基金建立2.5%的承諾收益,8成給系所、2成給學校。
「要有專業,也要有膽識。」「當大家看到帳面赤字,怎麼避免雜音?」曾為此苦惱的林哲群,選擇透明溝通,解除疑慮。
各大學正開始努力學生財術,長期研究校務基金的中山大學財務管理系教授張玉山分析,投資具風險,就操作來看,向政府爭取預算經費或捐贈募資更為單純,在缺乏誘因下,政府想鼓勵各校玩投資,未來還充滿挑戰。
【更多報導 】
《通靈少女》真有其人!1歲陰陽眼、6歲報明牌...20年靈媒人生,最想勸世人不要迷信
兩岸越來越遠》騰訊砸5百億變特斯拉大股東,台灣還在為分到iPhone8訂單沾沾自喜
銀行都不說的事:臨櫃換外幣最不划算,最好的匯率藏在「外幣提款機」
不離不棄,被當北七!最資深的員工怨念最深...為什麼能力好的老鳥,升遷常被跳過?
一天狂瘦6公斤!減重醫師:吃正確食物改變基因...早餐加蛋,三餐外食也能瘦
※精彩全文,詳見《商業周刊》。
※本文由商業周刊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