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蔣公銅像免「斬首」! 陳師孟提救贖三步驟

記者陳彥宇/台北報導

蔣中正銅像遭「斬首」事件引發關注,監委被提名人、總統府前秘書長陳師孟引外國雕像為例,提出解決蔣介石銅像「三步驟」,開放私人認養,在私有空間展示;在公共場域無人認養的銅像,開放公民投票決定去留;留在原址的銅像,加裝蔣介石生平多語言版本解說。他認為,偉人真面目被徹底揭發,才能兼顧轉型正義的基本要求。

蔣公銅像「斷頭、潑漆」 一個月雙北連三起!

(圖/資料照)

「綠色逗陣」網站刊登由陳師孟所寫的「『蔣公銅像』的自我救贖」文章。當中提到,世界各地最多的雕像,不外都是些在政治或軍事上一度叱吒風雲的人物;尤其是民主尚未成熟的國家,帝王將相往往異常自戀,覺得自己天縱英明、應該名留千古,萬世景仰膜拜,「所以他們樂意 ─ 不對,應該是暗示或是強迫 ─ 別人為他塑像。」

陳師孟認為,這種自我造神的心理,使用「供給創造需求」的手法,越是獨裁者就越嚴重:一座雕像不夠、必定要街頭巷尾都是才開心;一個頭像不夠、必定要騎馬英姿才滿足;擺在室內的不夠,必定要在大庭廣眾中央,立起高達數丈的金屬雕像才過癮;生前打造的不夠,死後還要繼續勞民傷財才瞑目。號稱民族救星的蔣介石,就是最好的例子;據說台灣在解嚴前,各地蔣公銅像多達三千餘座,等於台灣每12平方公里就有和蔣公相遇的機會。

他指出,現在有個自稱「台灣建國工程隊」的團體,針對蔣公銅像展開「斬首」行動,目前已進行三次,據說單是台北市的「存貨」就還有十多尊,只怕一時間還不會停止。這行為雖說符合「去威權」或「去蔣化」的民主意涵,但斬首戲碼在意象上不免「血腥暴力」,令人聯想到ISIS的恐怖行為,不但無法表彰轉型正義的用心、還會產生冤冤相報的副作用,很難達到社會教育的目的。對蔣公銅像的最終處置,應該要有更合乎「情、理、法」的方式。

陳師孟說,外國媒體曾報導,美國南卡羅萊納州的一所大學,校園內有一座第七任總統安德魯.傑克森 (Andrew Jackson) 的騎馬雕像,因為當初是他捐贈創校。過去傑克森一向被視為是一位了不起的總統,出身寒微,奮勇善戰,成立「民主黨」、開創美國的兩黨制,是能文能武的領袖人材。但這幾年一些歷史學家對他的深入研究指出,其實他大量蓄奴、炒做地皮、對士兵濫施死刑,是相當冷血的統治人物。

而不光榮的事跡被公諸於世,美國財政部緊接著宣布,要在2020年將20元美鈔上的人頭像由傑克森換為同時期的塔布曼女士 (Harriet Tubman),她本身曾是黑奴,而後冒生命危險協助其他南方黑奴逃亡,所以等於打臉傑克森總統。

監委被提名人、前總統府秘書長陳師孟。記者盧素梅攝

▲監委被提名人、前總統府秘書長陳師孟。(資料照/記者盧素梅攝)

他表示,校園內的雕像經校方與師生們的討論,決定留下;但在雕像的底座加裝一個類似電眼的設施,任何持有智慧型手機的參觀者經過,只需在電眼前幌動手機,就馬上可在手機下載傑克森生平所作所為,包括不堪往事,讓人看清一個「偉人」的真面目。

陳師孟認為,他山之石可以攻錯,蔣公銅像的最終結局或許可以仿傚,具體而言有三步驟:首先,政府可以把公有的雕像開放私人「認養」,接手者只能展示於室內或私有空間,不得故意讓公眾隨處可見,以免引起社會對立情緒;其次,凡在公共場域而又無人認養者,以區域性公民投票決定去留;最後,凡縣市經多數公民決定留在原址者,一律加裝政府文化單位製作的蔣介石生平解說,以多語言版本供民眾或國際遊客當場下載聆聽或閱讀。

他說,只有當銅像上「偉人」的真面目被徹底揭發,大家才會由錯誤的崇拜轉為覺醒與警惕,銅像才能恢復其應有的歷史教育功能,完成自我救贖,而轉型正義的兩個基本要求,懲罰加害者與還原真相才算得到兼顧。

陳師孟「『蔣公銅像』的自我救贖」原文→ https://goo.gl/j0bJnk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