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國際首創!豬油偷加餿水油 食藥署有新方法治了

記者楊晴雯/台北報導

豬油偷加餿水油或廢油,不能再睜眼說瞎話了!食品藥物管理署進行新興檢驗技術開發,近期已成功應用液相層析串聯質譜分析技術,建立食用豬油混摻含植物成分油品之鑑別方法,其中以「植物固醇」作為鑑別指標,為國際間首次發現。

▲豬油混摻含植物成分油品,食藥署成功應用「植物固醇」作為鑑別指標,為國際首創。(圖/記者楊晴雯攝)

民國103年國內發生劣質油品事件,此事件起源於地下油行業者郭烈成收購使用過的廢油,於地下油廠精煉後,再賣給強冠公司製造成全統香豬油等產品販售,成了當時轟動全國的餿油案。

由於現行食用油脂衛生標準的檢驗方法僅能針對其衛生安全進行檢驗,無法用於辨別油品是否混摻非法油脂來源,故需建立豬油分析之鑑別指標。

食藥署科長廖家鼎表示,植物固醇為植物主要成分之一,因動物本身不會產生植物固醇,只會透過攝食植物而累積微量植物固醇在其身體脂肪中,而來自夜市及餐飲業的廢棄回收油,通常因烹煮過植物食材,具高量植物固醇,若混摻至豬油中就會使該豬油的「植物固醇」含量顯著提高。該署因而以此原理開發以植物固醇作為鑑別指標的檢驗方法,用以評估食用豬油中是否混摻含植物成分的油品。

為了證明該技術的可行性,廖家鼎說,該署運用此新方法分析了103年劣質油品事件所稽查之問題豬油檢體,即發現其植物固醇含量遠高於自製或市售合法食用豬油中的植物固醇含量;另外利用DNA分析技術亦發現部分問題豬油檢體中竟含有「雞」的成分,推測其可能混摻來自夜市炸雞排之廢油。

食藥署表示,未來可運用此類新興檢驗方法提供科學數據,透過檢驗技術來輔助稽查原料端的豬油品質;並秉持科學論證基礎,持續開發新興檢驗方法,以因應食品管理所需,替國人飲食安全把關。

#《祝你健康》健康知識報你知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