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楊淑芃、王明輝/綜合報導
改變的起點從自己做起,這一位屏東內埔姑娘也有一樣的拼勁,而且種的植物相當特別,很多人知道巧克力原料是可可,但也許不了解,台灣也可以種出可可來。
▲內埔女兒黃琬倫談述栽種可可的技術。
這個復耕計畫發生在「國境之南」屏東內埔鄉,其實15年前這裡就興起了一股可可熱,希望取代收入越來越差的檳榔,種出來的可可外型像木瓜,剖開白色果實,口感更像山竹,但農民會種卻不懂得如何加工,怎麼烘乾磨碎找到黃金比例通通是問號,更不用提要賣給誰了,於是可可產業一度沒落,直到這個內埔的女兒回到故鄉才有了轉機。
▲可可的外型像木瓜。
黃琬倫原本在大學擔任行政工作,專辦兩岸事務,因為父親生病才回到故鄉,說是要回來照顧父親的,卻意外發現故鄉可可樹的無限商機,可惜不懂加工技術才會失去競爭力。
▲黃琬倫曾到菲國學習栽種可可技術。
不過一個年輕女孩對可可毫無研究,要如何說服其他老農一起加入復耕行列呢?最簡單的方式就是讓自己成為專家,於是她飛到菲律賓學習栽種、發酵技術,還到日本、韓國取經學會做巧克力,回來再把技術傳授給其他農民,這是她在屏東內埔的可可使命。(整理:實習編輯吳姵諭)
▲用可可製作而成的可可豆與巧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