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楊晴雯/台北報導
現齡54歲的董女士去年底被診斷罹患急性淋巴性白血病,餘命用「週」倒數。由於身體無法承受化學治療的副作用,在近乎放棄時,醫師建議可加入恩慈療法,申請試驗用藥延長存活。所幸,使用新藥後,疾病達到緩解,體內已無癌細胞,目前病況穩定,持續追蹤並治療,可過著常人的生活。
▲董女士去年底被診斷罹患急性淋巴性白血病,醫師建議可加入恩慈療法,使用新藥後,疾病達到緩解,體內已無癌細胞,目前病況穩定。(圖/董女士提供)
董女士去年底莫名覺得頭暈,左手左腳動彈不得,在廁所跌倒無法爬起來,直到家人回家後緊急掛急診送醫後,經抽血檢查,竟被診斷罹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因疾病引起貧血及血小板不足,才會一跌就顱內出血。當時一方面要進行手術解決顱內出血,一方面則擔心自己的生命剩不到3個月,雙重噩耗使全家陷入愁雲慘霧中。
董女士說,自確診後,連續在醫院住了四個多月,眼前所見只有醫師、護士;鼻子聞到的滿是充滿藥味的病房。由於自己的身體對於化學治療耐受度不佳,即便是用最輕量的化學治療,仍出現許多副作用。
在束手無策近乎放棄時,醫師建議可考慮恩慈療法,也就是在病情危急時,可申請經科學性研究的試驗用藥。在施打兩個療程,每個療程週期為28天後,病情好轉,體內的癌細胞達到完全緩解,恢復到如正常人可料理日常生活及出遊外出,開啟第二人生。更讓她開心的是,當時使用的試驗用藥,在今年2月已獲得衛生福利部核准上市,給予罹患此病的患者重生機會。
台大醫院小兒部小兒血液腫瘤科醫師林東燦表示,白血病俗稱血癌,分為急性及慢性白血病,常見的臨床症狀為發燒不退、貧血、全身倦怠、無預期出血等。根據國民健康署癌症登記報告顯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每年新診斷患者約在兩百人左右,常見於3至5歲兒童,不過成人患者佔比逐年升高。
林東燦提到,國內兒童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的化學治療成功率逾八成,但對於成人患者,預後卻不佳,主要原因在於成人骨髓造血細胞再生能力不如兒童,無法承受高劑量化療,加上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細胞具有分裂快速特性,若不治療每十天即會增加一千倍,一旦疾病復發,生命開始用「週」倒數,有其臨床治療的迫切性。
台大醫院內科部血液科醫師吳尚儒說明,成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患者第一線以化學治療為主,近八成以上患者達到緩解狀態,但緩解狀態並無法持久,近六成患者會在一年內不幸復發。這些復發或難治的病患若沒有經由救援治療再次達到緩解,往往就沒有機會接受骨髓移植,形同進入死胡同,醫界期盼新藥的出現能改寫血癌患者的命運。
值得高興是,全球第一個BiTE技術「雙特異抗體」,已運用於治療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的患者,等於多了第二線的治療機會可延長存活。今年二月衛福部核准此新藥上市,用於中壯年罕見的復發型或頑固性的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患者,擺脫過去無藥可治的困境。全新機轉的雙特異抗體為癌症免疫療法,不僅擁有辨識癌細胞的能力,還可藉由活化自體免疫細胞,徹底消滅癌細胞。
吳尚儒說,雙特異抗體使病人有機會延長存活,期盼這樣的治療藥物能盡早獲得健保給付,以求取病人最大的生存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