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楊晴雯/台北報導
攝護腺癌主要治療是去勢治療,藉此將低男性荷爾蒙,方法包含開刀摘除睪丸或藥物治療使用促性腺素釋素類似物,不過,長庚團隊經過15年研究發現,開刀較藥物治療1.5年內,前者高出40%的心血管風險,尤其逾65歲、高血壓患者、曾有心血管疾病、Charlson疾病指數大於等於3分族群,屬高危險群。
▲長庚團隊證實,攝護腺癌去勢治療會增加心血管風險。(圖/記者楊晴雯攝)
此次研究由林口長庚醫院泌尿科、心臟內科、腫瘤科及長庚大學統計中心教授史麗珠跨科別、院校攜手合作研究,分析台灣自1997年到2011年,這15年間全國總共58,308位攝護腺癌病人罹病治療狀況。結果發現開刀比促性腺素釋素類似物藥物治療後1.5年內,高出40%的心血管風險,包含心肌梗塞或是缺血性中風。
參與該研究的林口長庚醫院心臟內科醫師陳東藝表示,攝護腺癌又稱前列腺癌,是男性獨有的癌症,其發生率在台灣有逐年上升的趨勢。根據國民健康署2014年統計,台灣每年大約有4¸900多名攝護腺癌新個案發生,發生率為每10萬人口29.1人,為我國男性癌症發生率第5位,死亡率則占男性十大癌症死因第7位。
陳東藝說,攝護腺癌的主要治療為荷爾蒙去勢療法,也就是把男性荷爾蒙降低,來達到抑制腫瘤效果。去勢治療又區分為兩大類,包含了藥物使用促性腺素釋素類似物(GnRH agonist)去勢或手術切除睪丸去勢。
陳東藝指出,睪丸切除往往會對病患心理層面造成負面影響;而藥物荷爾蒙療法雖不須切除睪丸,但國外卻有許多研究報告顯示,藥物去勢可能造成病患心血管風險的上升。不過如何在這兩種治療方式中,選擇一個對病患心血管風險較低的去勢治療,目前在全世界並無很明確的資料。
陳東藝表示,長庚醫院和長庚大學此次研究成果發現在短期追蹤1.5年內,開刀治療比促性腺素釋素類似物藥物治療高出40%的心血管風險,包含心肌梗塞或是缺血性中風。
此研究進一步分析,在某些特定族群內,手術治療的心血管風險會明顯大於藥物治療,包括(1)年紀大於65歲的病人;(2)有高血壓病人;(3)過去有心肌梗塞、缺血性腦中風或是冠狀動脈疾病病史病人;(4)Charlson疾病指數大於等於3分族群的病人,此四大類病人為高危險群。然而,超過1.5年後的長期追蹤,開刀組與藥物去勢組兩種治療方式,雖然都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但並無顯著差異。
▲林口長庚醫院心臟內科醫師陳東藝說明,選擇開刀去勢的攝護腺患者比藥物治療高出40%的心血管風險,特別是超過65歲、高血壓患者、曾有心血管疾病、Charlson疾病指數大於等於3分族群屬高危險群。(圖/記者楊晴雯攝)
▲Charlson 疾病指數表。(圖/林口長庚醫院提供)
這次研究顯示,接受荷爾蒙去勢治療的前列腺癌病人,在治療前大部分就已經罹患有一些心血管疾病,這包含了有高達6成多病人有高血壓,三分之一左右病人有冠狀動脈疾病以及高血壓,糖尿病比例為26%,慢性腎臟病為12%,以及6%左右病患有中風病史。也因此心血管風險評估在這群病人身上,就相形更為重要。
林口長庚醫院心臟內科副主任謝宜樟提到,此研究成果並非告訴患者開刀是不好的選擇,因為手術或藥物治療的評估還是有一定標準,而是提醒病人,如果本身是上述四大高危險族群,治療完後若感覺到胸悶胸痛、冒冷汗、肢體無力,更要提高警覺恐是心血管疾病徵兆,切勿延遲。
此外,長庚團隊也提到,有服用阿斯匹靈藥物的患者應遵醫囑服藥,勿輕易自行停藥;病患應注意本身血壓、血脂、血糖的控制(三高);有抽菸患者應戒菸;平時飲食應富含蔬菜、水果、穀類,減少飽和脂肪酸之攝取;避免過度飲酒,並適當運動。
此研究是目前全世界探討此一議題最大型的研究,更重要的是它代表的是台灣本土全國性的研究。研究成果已於今年2017年10月發表在「臨床腫瘤學期刊JCO(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此為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的官方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