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家寧/專題報導
年輕人不願結婚、不願生孩子,少子化現象對日本來說早已不是新鮮事,整個國家從上到下無一倖免,這樣的現象甚至被日本稱之為「國難」,消除少子化危機並非一朝一夕就能解決,日本又是如何看待這項迫切危機,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日本1991年以後出生率逐漸減少,預計到了2048年將剩不到1億人,小至地方、大至中央都對此相當重視,日本政府苦惱之際,也祭出許多政策因應,至今已經約有30年的時間,但這些政策真的有達到效果?又或者只是徒勞?
▲圖/攝影者Mattias Hallberg, flickr CC License
儘管日本出生率近年來大多維持在1.4上下,但政府仍積極採取各項措施因應,安倍於今年9月提出「幼兒教育完全無償化」的選舉政見,期望於2020年之前達到3-5歲幼兒免費用。由於日本研究曾指出「生育率越高、GDP就越高」,日本政府打算將育兒之支援與照顧的環境營造,作為國家財政政策的一環,期望能藉此提升GDP和國防力,然而,營造所打造完善環境的經費從何而來?日本政府欲透過增加消費稅2%以及「舉教育國債」的方式,將費用一舉從2兆日圓提升到10兆日圓。
然而,少子高齡化對整個社會最嚴重的影響為何?除了國家競爭力的衰退外,包括經濟發展的衰退(勞力供需不平衡、沒有退休保障的派遣工增加、收入變少、教育費的負擔加重等),以及社會結構的質變,家庭結構上,獨生子女增加,身邊沒有兄弟姊妹可以互相學習、交流;社區結構方面,年輕人逐漸外流至大都市發展,而老年人大多留在鄉下,讓偏鄉呈現高齡化的結構。
▲圖/攝影者halfrain, flickr CC License
泡沫經濟崩盤後,日本整個社會的經濟基本上沒有復甦過,儘管政府祭出多項政策促進經濟,但最終獲得最多利益的仍是財團,老百姓的薪資不但沒有改變,甚至減少,經濟成長對於百姓來說是無感的,除了經濟衰退、GDP下降,加上少子高齡化造成不婚、非婚、晚婚、晚產更加嚴重化,以及女性就業難、男性過勞工作、薪水低、教育費負擔重等,種種問題導致年輕人越來越害怕生孩子。
▲圖/攝影者Toomore Chiang, flickr CC License
國人生小孩的意願日漸低靡,日本政府為此想盡辦法,國立嘉義大學教育學系林明煌副教授透露,大約在10年前,日本政府曾積極說服企業界,希望能鼓勵員工在休假期間多多參與社交、聯誼活動等,企圖透過此方法增加生育率。
此外,面對到社會上貧困家庭孩童越來越多,連最基本的吃飽、穿暖都有問題,孩子的學習力因此下降許多,影響的就是未來支撐國家的「國本」,對此,政府透過制訂相關法律、籌備基金會、鼓勵社會人士、義工捐助等方式,解決孩子們三餐不繼的問題,讓孩子們的學習力別被現實所打敗!
▲國立嘉義大學教育學系副教授林明煌。
國立嘉義大學教育學系林明煌副教授認為「少子化政策形成所需的基礎研究必須完全到位,才能針對實際的問題,提出合理且適切的解決方針、方法或策略。」同時並指出,日本面臨經濟不景氣,儘管GDP有增加的趨勢,但百姓並沒有真正有感,再加上日本民族性的關係,政策執行上魄力並沒有台灣好,但他們擅長的卻是『長遠的規劃』,也願意投資孩子們的未來,從國民到政府都盡全力化解少子化所衍生出的難題,反觀台灣,我們是否也更應該重視這項迫在眉睫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