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鴻典/台北報導
強烈冷氣團來襲!全台灣都冷得有感,這個時候,許多人喜歡泡湯,但還是要提醒,泡湯前有許多要知道的安全守則,才能泡得暖心又開心!
▲圖/資料照
全民健康基金會就曾發表文章《熱呼呼泡溫泉 紓壓放鬆 泡出健康安全》,文中提醒以下的泡溫泉的安全守則:
1. 確認自己的身體狀況是否適合泡溫泉,太疲累或是酒後、空腹、過飽等均不建議泡溫泉。
2. 結伴同行,互相關照對方的安全。
3. 泡溫泉之前,可先用溫水沖澡,一來是清潔皮膚,二來也可讓皮膚毛孔適應水溫。
4. 泡一次勿超過10分鐘,若還想再泡的話,可先出池讓身體緩和一下,再繼續泡。
5. 起身出池時,先坐3至5秒再起身走動,避免發生姿勢性低血壓,而產生頭暈、視力模糊等症狀。
6. 泡完最好沖洗一下,帶走可能停留在皮膚上的雜質。
7. 泡完溫泉應適度補充水分。
▲圖/資料照
泡一次勿超過10分鐘
通常溫泉區都有好幾個不同溫度的溫泉池,一開始泡時,應選擇最接近體溫(攝氏35-37度)的溫泉池開始,再以梯度變化選擇溫度慢慢上升或下降的溫泉池。而在同一個溫泉池,一般建議泡的時間應以10分鐘為限,起身休息一下再繼續。
泡溫泉固然可以改善血液循環,但泡太久對心血管也是負擔。泡溫泉的時間太長,會引起周邊血管擴張,腦部血液供應不足,感覺頭暈,因此,當泡溫泉泡到會感到暈、胸悶、喘、吸不到氣、呼吸不順的時候,自己就要有所警覺,慢慢移動出池。起身時最好先坐3到5秒,待血液回流後再站起來,以避免發生姿勢性低血壓。
姿勢性低血壓是因腦部血液供應不足而產生各種不適症狀,包括頭暈、視力模糊、視線看不清楚、聽不清楚等。因此,如果感覺自己快要昏倒了,可以趕快就地坐下,採取「頭部比心臟低」的姿勢〈像是坐在椅子上、頭部放在雙膝間〉,幫助血液回流,休息一下後,不舒適的症狀就會改善。
▲圖/資料照
水質太酸恐泡出問題
溫泉大致可分為硫磺泉和碳酸泉,硫磺泉偏酸性、碳酸泉偏鹼性。基本上,領有合格證照的溫泉業者必須遵守政府規定檢驗泉質,其酸鹼值或各項標準必須符合規定。若是無人管理的野溪溫泉,因未經檢驗,泉水的酸鹼性及是否含有對人體有害的物質就不得而知。
台大醫院皮膚部就曾發表過「溫泉皮膚炎」的研究,有44名患者在泡過湯後皮膚出現宛如被灼傷般的坑洞,追查發現都是在北投泡了青磺泉,其泉水的酸性只有PH值1-2,幾乎等於強酸,所以才會泡出問題。一直到現在,每到冬天,皮膚科門診都還是不乏因為泡溫泉而泡出皮膚問題的求診者,有些是本身有異位性皮膚炎,又去泡了較為酸性的硫磺泉,導致皮膚出現病變,好發部位是在肚臍周圍及指縫間皮膚,或是原本就有皮膚疾病處這些較為脆弱的地方。
異位性皮膚炎患者若皮膚沒有傷口或發炎,還是可以泡湯,只是要選擇酸鹼值較為中性的溫泉。一般而言溫泉的酸鹼值最好在PH值5-7之間,才不會傷害皮膚。
孕婦和寶寶也可以泡溫泉
只要遵守泡溫泉的安全守則,且無高危險妊娠,孕婦基本上沒有泡溫泉的禁忌。然而,如果有分泌物異常增加,以及有不尋常的胎動情形,就要諮詢婦產科醫師再決定是否適合泡溫泉。至於嬰幼兒,理論上也可以泡溫泉,但因嬰幼兒皮膚較為敏感脆弱,要注意溫泉的酸鹼性,勿過鹼或過酸。此外,一定要有父母親陪同,以確保安全。
▲圖/資料照
時間控制得當 不致影響男性生殖力
在身體結構上,男性的陰囊位於體外,目的就是要讓陰囊處於較低溫的環境,長期處於過高的溫度下,確實會影響精蟲製造,因此建議每一次泡溫泉頂多10分鐘,這和身體能夠承受一次泡溫泉的時間是一致的,所以只要別泡太久,不用太擔心影響生育力。
不過,有下列狀況就不適合泡溫泉,包括:
(一)皮膚有傷口者
(二)血壓控制不佳者
(三)有感染症者
(四)剛動過手術的患者。
至於心臟病或高血壓的人,還是要先諮詢醫師。泡溫泉時因水溫較高,使心跳加快、血管擴張,對心臟血管形成負擔,因此有心臟病、高血壓的患者不建議泡溫泉,若真想泡溫泉最好詢問主要照顧醫師意見。
▲圖/資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