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董十年磨一劍 汽車帝國引擎熱了
傳統上,代工廠總是為人作嫁,完全隱身在品牌廠的幕後,不可能站在檯面上,更不可能談客戶,但是,這些都只是「傳統上」;偏偏去年風靡全球車市的特斯拉「很不傳統」,而找上的代工廠也「不是很傳統」,因此特斯拉的執行長馬克斯在股東會上表示,「未來,特斯拉會與鴻海有更密切的合作」,而與特斯拉的合作,將是鴻海重返榮耀的關鍵戰役,那就是將中國的頭號敵人比亞迪狠狠的踩在腳底下,但是鴻海有什麼樣的優勢能夠取得特斯拉的青睞呢?
@鴻家軍佈局車用大計
郭台銘表示,「過去,汽車是機械產品;未來,汽車將會是電子產品」,因為汽車的電子成本將佔到47%,汽車工業其實是相當封閉的產業,鴻海想要打入以美、日為主的汽車業供應鏈並不容易,加上大陸的崛起,未來全球的汽車公司都可能要到中國尋求供應,而鴻海卻抓準時機,預先練兵,搶在中國尚未啟動之前,在技術、資金和人才方面都做好準備,鴻海攜手特斯拉,攻下整車製造,車用面板方面則是選擇群創光電,電池則是由新普(鴻海握有近8.62%新普股權)接收,正達提供3D玻璃,並且使用鴻準的零組件與正崴的連接器,鴻家軍近乎全員出動,誰說,郭台銘還沒有準備好。
@鴻海跨入汽車正發芽
鴻海能夠從幕後走出來,並且高調的大聲疾呼要爭取特斯拉的訂單,在在的都說明了一件事情,那就是鴻海從代工出發,已經掌握了一定的技術與專利,才敢如此的曝光,一位專業的分析師就指出,鴻海由製造轉型技術,並非代工廠都做得到,這就是鴻海最可怕的地方。郭台銘指出,鴻海並不是「剛要開始做」汽車,而是早在2005年「就已經在做了」,特斯拉的車用面板就是由群創所提供,未來不光只是提供面板,更聚焦在整車組裝的業務上,而電池大廠新普,更是傳出早些時候透過鴻海居中牽線,成功拿下特斯拉電池模組的訂單,預估將會從7月開始試產,第4祭出貨,領先同業搶得頭香,法人圈則指出,一輛電動車所需的鋰電池芯,相當於1500台筆電的用量,這對新普的營運帶來強勁助益。
●2005 砸二億併汽車線束廠安泰電業;2009 成立台灣車載資通訊產業協會;2010 與大陸吉利汽車集團洽談合作;2012 投資一百億元成立長春工業城;2013 與大陸華泰汽車簽合作意向書;2014 特斯拉電池,由新普獨家供應。
●車用電腦、行車紀錄器、GPS、車上DVD都需要用到大量晶片,因此汽車電子似乎已成為電子產業的明日之星。面對市場逐年飽合,但年複合成長率達7.5%,2004年市場規模1225億,2008年可達1635億產值的汽車電子商機,已成為電子業最盼望的春燕。
未來一部車子就是一部電腦。
現在一部車子裡的電子系統價值已超過1200美元,汽車上的導航、油路、通訊電腦自動化系統日漸成熟,鴻海兩三年內就可以準備跨入。
●鴻海副總經理戴豐樹是東京帝國大學工學博,也在豐田汽車有超過十年的資歷,也直接影響鴻海及時生產的能力。他擔任富士康的營運總裁,外界認為在2006年前設立汽車電子產品事業群之後,他將會是前鋒戰將。
初步將由汽車零組件,例如車用連接器切入,郭台銘親赴德、日、美等國禮聘汽車人才。2005年是進軍汽車業關鍵的一年,2008年大陸汽車工業也將會出現前所未有的新局面。
鴻海已經進入汽車電子市場,連接器已經在交貨,汽車是封閉的產業,進入時間比較長,因為有安全性的問題,因此鴻海持審慎緩慢的方式進入。2004年10月在大陸山西省富士康園區成立汽車零組件廠,將成為鴻海進軍汽車產業的大本營。
●一輛特斯拉電動車,需使用約7000-8000顆的18650圓柱鋰電池芯,等同於1000-1500台筆電的電池芯用量。
@兩強聯手大戰比亞迪
近幾年,郭台銘始終無法釋懷鴻海與比亞迪之間的侵權官司案,他甚至對比亞迪最大的股東之一巴菲特提問,就為了表達對比亞迪的高度不滿,至今仍未有明確的結果,這讓向來霸氣的郭董相當不滿,儘管比亞迪因為中國的充電基礎建設不夠完善,一直無法將電動車引起有效的搶購風潮,但是特斯拉卻因為酷炫的外型,才開賣就造就搶購,因此,鴻海若能取得馬克斯的認同,進一步在中國設廠的話,成功將特斯拉的電動車達到一年50萬輛的量產目標,此舉等同於是讓郭台銘反將比亞迪一軍,特斯拉與郭台銘兩強聯手,會如何擘畫未來的電動車市場版圖?
@特斯拉的聖杯 四年成長10倍
@成功品牌的幕後推手
@鴻海搶單特斯拉序曲
2013年5月,鴻海汽車事業群總經理林棟樑就曾經表示,汽車電子市場很大,去年全球產值2000億美(約6兆台幣),每年成長10%,而鴻海切入電動車整車領域,「將鎖定以定點路線為主的大客車為先期目標」。時序來到今年的2月,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宣示「加碼投資台灣」,據了解,鴻海正爭取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整機組裝訂單,產線將設置在台灣。並且在繼大電視、手機之後,攜手特斯拉推出的電動車可能是發財車或一般車種,售價大約1.5萬美金,約台幣45萬左右,未來將朝智能車發展,結合雲端、交通與智慧城市。
但是這些都不足以說明為何特斯拉會選擇與鴻海合作,當時序再往前拉長至去年10月,地點是特斯拉位於美國洛杉磯的設計工作室,特斯拉請來上百位電動車Model S的車主,參觀歷史上第一場「汽車加油」及「抽換電池」的速度比賽。舞台的另一邊同時升起一塊即時畫面的大螢幕,一輛奧迪汽車也開進了加油站,這時,按下計時器,駕駛奧迪的司機開始加油,Model S旁的「充電站」機器人自動手臂也動了起來,開始快速流暢地更換電池。你猜,誰比較快?答案揭曉,第一輛Model S更換電池只花了九十三秒,而奧迪還在加油;當第二輛Model S接著更換電池,這次更短,只用了九十一秒,此時,奧迪才剛好加完二十加侖的汽油。畫面看起來有些難以置信,然而,負責完成這項不可能任務的自動「機械手臂」,就是出自鴻海的機器人產品。資深產業人士推測,鴻海董事長郭台銘之所以能抓住馬斯克的心,不在於車身的鋁鎂合金,也不在於十七吋的觸控面板,而是鴻海的機器人技術。(整理:實習編輯簡子喬)
三立全球財經 播出時間
首播:(一) 到 (五) 21:00;
重播:(一) 到 (四) 23:00、(二) 到 (六) 06:00
掌握經濟走勢,佈局全球金融市場,快加入三立財經台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