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楊晴雯/台北報導
老年化社會來臨,醫師表示,醫療進步延長病患壽命,從臨床觀察,褥瘡患者也有越來越多的情形,大部分發生在臥床病人身上,如果傷口越壓越深不治療,恐會引發敗血症有生命危險。
▲三總整形外科主治醫師暨燒傷中心主任曾元生說明褥瘡治療方式。(圖/記者楊晴雯攝)
一名年約50多歲的從事鐘錶維修的脊髓損傷患者,原本就有輕微褥瘡,因為工作的關係得從早忙到下午,加上乘坐輪椅都維持固定姿勢,結果導致本來褥瘡傷口變大變深,家人發現後趕緊將其送醫治療,到院時已出現細菌感染引起發燒高達39℃,若不趕快處理恐出現敗血症、血壓低、休克、甚至死亡危機。所幸經治療後燒退了,褥瘡無繼續惡化。
替該患者診治的三總整形外科主治醫師暨燒傷中心主任曾元生說,褥瘡即壓瘡,大多發生在臥床中風患者身上、脊髓損傷患者占少部分,輪椅族也有此困擾,其褥瘡大多發生在薦部、坐骨。
曾元生提到,壓瘡的治療涉及到全人的照護,傷口的處置不在話下,更重的的是病患的營養、翻身、居家護理都是不可或缺的一環。深及皮膚或皮下層的壓瘡可經由居家照護、翻身、氣墊床的使用輔以傷口敷料覆蓋得以痊癒。但是深及肌肉、骨骼層的深部壓瘡,則需要施予手術方能覆蓋傷口使其恢復。
治療部分,曾元生說明,薦部因為皮膚薄較容易摩擦到,因此壓瘡最常發生在此處,傳統上多使用VY型肌皮瓣覆蓋傷口,手術過程需下刀至臀大肌,再將臀大肌移動至褥瘡處,此種方式出血量多,也會傷及臀大肌。
為減少上述手術中的失血,近年發展出透過顯影劑找到能夠覆蓋治療薦部褥瘡的「臀上動脈穿通枝皮瓣」;曾元生形容,臀上動脈穿通枝如同「雨傘骨」,扮演供應其連結皮瓣養分的重要角色,臀上動脈穿通枝皮瓣手術,一方面可保留臀大肌,一方面減少剝離臀大肌時的失血,達到薦部傷口修復的目的。
曾元生說,近年更發展出使用靛氰綠的技術來作為臀上動脈穿通枝的精準定位,是目前世界上第一篇使用此類設備作為薦部壓瘡手術的研究論文,不僅能精準定位臀上動脈穿通知的位置,更能在術後監測皮瓣的血液循環。
股骨大轉子部位的壓瘡是另一個常見的部位,過去擴筋膜張肌的手術可以達到傷口覆蓋的效果,但是傷口癒合之後容易出現突出的現象。為改善此一情形,三總醫療團隊使用前外側大腿肌皮瓣來蓋壓瘡的傷口,癒合之後突出的狀況不再,供皮區的疤痕也更小。長時間坐輪椅的病患最容易出現坐骨部位的壓瘡,三總也首度使用前外側大腿肌皮瓣來達到傷口癒合的結果,成效良好。
曾元生提醒,家中有長期臥病在床的患者,建議購買氣墊床減輕壓力,避免褥瘡或復發機率;輪椅族應使用中空款式坐墊,以降低薦骨與坐骨壓力;另外,此兩類族群每2個小時就必須翻身、換姿勢。
發生褥瘡不一定都要手術,曾元生說,表淺的褥瘡可以使用敷料,翻身時別壓迫褥瘡,傷口會自行痊癒;但是如果褥瘡已經深及肌肉層,敷料幫助有限,必須進行皮瓣手術,無論是傳統的VY型肌皮瓣手術、或新型臀上動脈穿枝皮瓣手術,都有健保補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