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網路溫度計
中國的電商崛起速度飛快,創造的營收結果更是驚人。尤其是中國大型網購平台天貓、淘寶等電商,倚靠著特殊節日慶典,打著各種促銷活動,吸引顧客、搶占商機,因而讓想進駐中國發展的企業或個人品牌,都見識到了中國電商平台的威力與衝擊性,同時帶來了更多的發展機會。
本篇文章將帶你來看中國電商的威力在哪,如何讓H&M和ZARA等國際快時尚品牌心甘情願與中國電商平台合作,找尋電商機會。
來自瑞典服飾業巨擘的H&M,近幾年在台灣和中國市場逐漸打響品牌名聲,主打著快速時尚的招牌,間接成為時下年輕人和上班族採購衣飾的主要渠道之一。
無論是實體門店或是線上平台,都是消費者的購買途徑,而這些國際品牌的服裝企業,更是透過自建獨立的電商平台進行營運。然而,面對競爭的電商平台市場,更多的消費者都習慣到固定的網購平台上消費,同時更傾向於複合型的電商平台,例如中國的天貓、淘寶、京東購物等平台;台灣的momo購物、東森購物、PChome等平台。
2017年12月15日H&M公告出Q4的財報後,不僅顯示當季業績下滑,更遠低於預期之外,股價一度出現8年來跌幅最大的情況,後續更是一路下探,而主要的問題在於實體店面的銷售業績不佳所致。
快時尚打法出現危機,外商進駐中國的疑慮
隨著網路技術的發達,吸引著不少產業一頭栽進電商領域,尤其對快速時尚的服飾業而言,感覺更是明顯。傳統的時尚品牌正面臨著以線上電商為基礎的超快時尚(Ulter-fast-fashion)的衝擊,例如ASOS、Boohoo、Missguided等線上超快時尚品牌正在爭奪更多的年輕市場,從設計到上架的時間壓縮很短,並在固定時間內上架新產品,以吸引更多消費市場。
不僅是H&M,ZARA也在籌畫出售少部分歐洲實體店鋪,意在取得更多流動資金,以拓展西班牙的線上銷售業務的發展。受到超快時尚的追趕和門市店的業績下滑的雙重影響,如何透過電商來緩解困境,成為快時尚品牌應加速解決的問題。
簡單來看,快時尚服裝品牌與電商的合作上並不迅速,也許電商在一定程度上能協助解決庫存問題,但電商業務所新增的物流成本,也將不利於供應鏈的加速提升。同時,快時尚品牌的打法更存在著一個重要問題—犧牲了服裝的品質。
無論是H&M或ZARA,大部分的歐美服裝品牌企業,都是透過自建的電商平台模式經營,除了在歐洲市場拓展之外,更希望打進亞洲市場發展。
放眼望去廣大的亞洲市場,首要營地便紮營在中國市場拓展,然而,自建平台的營運成效並不如預期,面對現實問題,國際品牌商也必須重新思考問題。
因對於國際品牌商而言,倚靠著自營的電商平台,才能聯動實體店,沉澱所得的大數據,以利於掌握消費者數據及推測動向,尤其對地方性的需求、產品組合、以及開設店鋪的選址等等,而這才是自建電商平台的策略。
攜手中國最大電商平台,加速擴張機會
自營的電商渠道,終究抵不過中國大型電商平台的勢力。
早在2012年,ZARA也以自營電商平台開啟中國業務,然而線上業務的業績不如預期,爾後於2014年10月開啟與天貓的合作,開設天貓旗艦店營運。開啟合作的同時,也意味著後台所獲得的消費者數據,都必須跟阿里巴巴共享了,這也是許多國際品牌出入中國市場時曾產生的疑慮。
起初於2014年,H&M也大張旗鼓進駐中國市場,同樣選擇自營電商模式進入中國市場,然而其所佔有的優勢並不大。相較於天貓、淘寶、京東等大型網購平台在中國市場的勢力,占據了大半江山,幾乎綁住了大部分的中國消費族群,倘若H&M不加以合作,則會喪失掉更多的品牌拓展渠道和媒介。
2017年的雙11節慶當天,天貓平台不僅創下近1683億人民幣的業績,實力驚人之外,更是在中國的網購平台中,銷售業績榮登冠軍寶座,可見龐大的消費力都聚集在天貓平台上。面對如此境遇,H&M終於在2017年12月15日宣布,其中國市場將與阿里巴巴合作,入駐天貓平台設立旗艦店,這是除了官方網站之外,第一個對外的線上銷售渠道。
另一方面,有鑑於H&M集團旗下女裝品牌Monki早先進駐天貓平台,入駐後便開始蓬勃發展,也開始吸引H&M集團加入中國電商平台,並有信心將H&M品牌經營的有聲有色,同時,再加上2017年Q4的實體店面業績下滑的影響,H&M也期望透過中國大型電商的力量,拉抬整體業績,並強化在中國線上市場的營運。
此一舉也說明了H&M進入中國市場10年,終於開始從電商著手,開始轉型。
H&M集團旗下的子品牌Monki,時尚女性服飾,主打當代藝術的設計感,追求色彩鮮豔及誇張的設計風格,廣在歐洲開設50多家店面,以及在中國及香港地區皆設有實體店(image source:程琪提供)
為突破中國特殊的電商環境,快時尚紛紛選擇攜手中國電商平台,但這又有哪些困難必須解決?!(作者:程琪)
全文未完,精彩文圖詳見套用歐美模式全吃鱉!快時尚攜手中國大型電商的3大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