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搖就怕!大地震後緊張失眠 心理師教如何調適

記者楊晴雯/台北報導

花蓮強震讓該地區部分建築物塌陷,也對在地居民的心理帶來莫大衝擊。心理師提供促進安全感、促進穩定與平靜、提升自我與集體效能感、促進聯繫、灌注希望等5方法幫助民眾找到心理的安定。

▲花蓮地震造成七星潭橋面斷裂。(圖/記者蔡世偉攝)

近日全台民眾都感受到多起天搖地動,氣象局同時也提醒未來仍有餘震的可能性,過往平靜安全的生活,泛起了不安的感受,在寒冷的天氣中,心中的擔心不免加劇。

地震後可能會出現緊張、對環境變得較為敏感、可能會有睡不著的情況等反應,此時要如何幫忙自己心裡安定?全觀式社區預防暨心理健康中心臨床心理師林宛玲、諮商心理師沈孟筑建議可依循美國心理學家史蒂芬-霍布福爾(Steven Hobfoll)提出的心理安定五字訣「安、靜、能、繫、望」,來幫忙自己,方法如下:

1. 安:促進安全感(safety)

透過確保自身與環境安全,且避免過度接觸會引發不適的資訊與畫面,可促進安全感,降低因地震帶來生理上的創傷壓力反應,減少災難性認知(如:整個世界都是危險的)。

2. 靜:促進穩定與平靜(calming)

從事促進正向情緒的活動,例如腹式呼吸、靜坐、緩和運動、聽音樂等放鬆活動,可促進內在的穩定與平靜,減輕因地震帶來的創傷焦慮,降低因焦慮引發的強烈負向情緒,與日常生活功能表現(如: 睡眠、飲食等)。

3. 能:提升自我與集體效能感(personal-& collective efficacy):

透過從事讓自己感覺有價值和能力的事情,產生「我有能力做到」的效能感,增進抗壓的能力。

4. 繫:促進聯繫(connectedness)

尋求社會支持,透過親友的陪伴與支持,因地震創傷經驗帶來的情緒能夠被瞭解接納,同時也有助於獲取災難應變相關資訊,達到實際問題解決。

5. 望:灌注希望( Instilling hope)

對於已發生的災難,避免不必要的自責,專注在可協助個人達成目標的資源與力量,找到未來希望感。

林宛玲與沈孟筑皆表示,可先透過這些方式來幫忙自己,也協助將這些方法傳給親友,互相訴說、互相陪伴,建立安心網絡,一起共度這些時刻。最後也要注意,若緊張、不安或是失眠的情況仍持續存在,並已影響到生活、學業或工作,建議前往身心科接受心理諮商專業協助、撥打衛福部24小時安心專線0800-788-995。

#《祝你健康》健康知識報你知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立院大現場直播中LIVE】3分鐘《財劃法》闖關!綠黨團甲動擋議事錄確認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