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紀宛宜、吳文昌/採訪報導
每一座高壓電塔上,都有一串一串、像白色碗公一樣的絕緣體,叫礙子,因為容易附著空氣中的灰塵和鹽分,如果沒有定期清洗,很容易造成跳電危機!因此台電人員,必須定期爬上高壓電塔,全身上下只繫著安全帶,先用強力水柱先沖一次,再拿抹布擦拭。新進人員坦言,第一次爬電塔時,很容易嚇的雙腿發軟。到底他們怎麼克服的?帶您認識這些懸空在電塔上的高空勇者!
台電員工:「安全帽好!安全帶好!雨鞋好!因塔上工作移位不慎會有墜落危險。」
出任務前從頭到腳安全裝備一一確認,行前提示確保高空作業安全無虞,只因眼前這座電塔,塔高35米,塔上清洗全靠台電同仁肉身拼搏。
台電領班戴志郎:「降落傘式的防墜,它有伸縮,正面來看還有一條掛桿式安全帶,人要在塔上站立不動的時候掛在上面,還有一個,登塔會有一個防墜器,這是燈塔防墜器,軌道型的。」
除了自我安全防護,登塔前的地面作業,還包括檢測工作環境是否確實停電,若是有電狀態則會出現警示提醒。台電領班戴志郎:「到這邊就開始叫了,不用到上面就叫了。」
今天的工作是清洗坪林宜道一路的電塔,這裡掌管雪隧用電,配合清洗作業所以雙迴路的供電必須先停一路。台電員工呂嘉龍:「好我們在就開始我們今天的工作,登塔前我們要先檢查防墜器,看看是不是功能正常。」
即使下著不小的雨,工作人員毫無猶豫,腳踩階梯一階一階往上攀爬,兩個一組,一前一後相互照料。
資深領班張秀雄:「我們在爬的時候,動的時候就只有一點動,當你這一點抓住的時候,這一點再動,這是我們登高的口訣啦。」
台電員工呂嘉龍:「來!開始囉,要開始洗礙子了。」
拿著強力水柱說是清洗電塔,其實主要目的是為了塔上的「礙子」,也就是這一串形狀長的像白色碗公的絕緣體。
資深領班張秀雄:「當我們的雨水中或空氣中的鹽分累積太多,它會附著在我們的礙子上面,當附著累積久了以後,會造成我們礙子的閃落,當閃落以後就可能會發生停電事故,所以我們每隔一段時間,在鹽霧害期間,我們都要做清洗的動作。」
目前全台大約有3000座電塔,其中離海邊3公里的電塔約300座,每年10月到隔年3月的鹽霧害期間,每月清洗一次,離海邊3公里外的電塔則一年洗一次,而這些全都得仰賴台電同仁全手工,一座一座清洗擦拭。
台電員工呂嘉龍:「洗乾淨一點啊!喔,都濕掉了啦。」
塔上還能談笑風生,是因為這些同仁在通過台電考試後,得經過為期一年的高空訓練,現在看起來一派輕鬆,當年可是腿軟發抖。
台電員工柯明德:「我第一次爬的時候,那個腿大概就大概鐵腿3天,因為會緊張嘛。」
資深領班張秀雄:「我們也碰過啊,爬到一半、腳一滑,還好手有抓住,那我們在洗礙子的時候主要看風向,我們都是順風洗,有時候風向變的時候,哇!礙子沒洗到,反而噴的整身都濕的。」
通過訓練後的同仁起薪3萬,雖是人人稱羨的鐵飯碗,但上山下海靠的是體力活,爬上爬下更是家常便飯,辛苦自然不在話下。
台電員工蕭啟昌:「每次要爬的時候都會想想,家裡還是需要我一個,男人丈夫在,不然老婆跟小孩如果沒有我的話,就沒有依靠,所以我自己的安全都要自己很小心。」
塔上作業完成,還有地面的清洗,避雷針、礙子以及電纜,全部用水柱噴洗一次,因為地處山區潮濕,礙子上清晰可見青苔附著,這些光用水可不夠,台電同仁得攀附在礙子上,用菜瓜布一個一個刷乾淨。
資深領班張秀雄:「風很大的時候,每秒風速超過10公尺的時候,那我們那時候是禁止在塔上作業,要全部下來,(記者:但是下雨沒差對不對?)下雨沒差,像我們基隆一年365天,可能有一半的時間都在下雨。」
雨持續下著,在高壓電塔上人顯得渺小,若不抬頭仰望,也許從不會發現這些偉大的渺小,正守護台灣的永續供電。